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5日電)中國商務部認定台灣聚碳酸酯傾銷,今天起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經濟部表示,會協助業者分散市場,爭取中國以外市場的訂單,並補助律師費協助業者維護權利,工業局也透過專案鼓勵產業高值化、差異化發展。
中國商務部14日公告,認定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受實質損害,今天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經營者進口涉及公司所生產物料時必須提交相應保證金。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今天出席「2023台灣-東協、印度投資策略夥伴論壇」會前受訪表示,這是中國的反傾銷調查程序,針對台灣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政府會從輔導和協助分散市場等方式協助業者因應,也會提供經費補助業者聘請律師積極應訴,以維護產業權利。
貿易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國商務部去年11月30日公告對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調查,預計今年11月30日前終判,最遲可延長至2024年5月31日。
貿易局表示,對產業整體而言,短期內會受影響,但業者已有提前布局及分散市場,有業者已到中國布局設廠,或拓展歐美、東南亞、土耳其、北非等中國以外地區市場。
貿易局指出,去年12月上旬中方展開調查時,即邀集台灣的石化業者舉行座談協助廠商因應,說明中方調查程序,並鼓勵業者積極應訴,並請工總協助向中方釐清業者關切的受調查產品範圍。
此外,工業局也透過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專案,強化產業競爭力。工業局表示,因應循環經濟和淨零碳排趨勢,鼓勵業者往高值化、低碳化發展,例如經過認證應用在車燈的合成聚碳酸酯材料。
貿易局表示,由中國2021年聚碳酸酯產能約248.8萬噸,產量為128萬噸,產能利用率僅達5成,中國年需求量則為244萬噸,顯示中國聚碳酸酯產能已可滿足國內需求,且中國已成為價格競爭的紅海市場。
有關媒體報導學者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石化產業與工具機產業受惠很多,接下來可能有風險。貿易局表示,經查中國曾於2018年10月對台灣立式加工中心機進行反傾銷調查,2020年4月因未對中國大陸產業造成任何實質損害,因此終止反傾銷調查。
貿易局表示,將持續追蹤中國相關措施變化及發展,以掌握對台灣工具機產業可能影響,並持續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以利爭取中國市場以外的訂單。(編輯:林淑媛)11208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