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戈丁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將性別經濟學推向主流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2日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戈丁9日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央銀行今天特別於臉書介紹戈丁的研究成果,指出戈丁將性別經濟學推向主流,她揭開勞動市場性別不均的現象,其實另一面是夫妻不均。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戈丁(Claudia Goldin),表彰她揭開勞動市場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s)的關鍵驅動因素,增進各界對女性勞動市場結果的理解。

學院透過聲明表示,戈丁首次全面性描述幾個世紀以來,女性收入和勞動市場的參與情況,「她的研究揭櫫了變革原因,以及依然存在的性別差距的主要來源」。

戈丁不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歷來僅有的第3位女性得主,更是首次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央行表示,2018年12月IMF的「金融暨發展」(Finance & Development)期刊曾以時光旅人(time traveler)形容戈丁,盛讚她是探討女性經濟角色的先驅,不僅啟發新一代女性經濟學家,也將性別經濟學(gender economics)推向主流。

一般民眾也許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遙不可及,央行指出,戈丁研究內容其實與大眾密不可分,畢竟世界上有將近半數的女性人口,而戈丁研究領域聚焦於女性在勞動市場的表現。

許多數據指出,女性在全球勞動市場的代表性嚴重不足,且當女性投入勞動市場時,所得往往不及男性,各界熱衷探討勞動市場存在巨大性別差距(gender gap)的現象,但始終缺乏令人信服的說法。

戈丁指出,過去200多年來,美國女性勞動參與率未呈上升趨勢,而是U形曲線。19世紀初,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已婚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下降,但隨20世紀初服務業的發展,已婚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再次上升,主因是結構性變化及對於女性家庭責任的社會規範不斷演變的結果。

20世紀時,女性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在多數高所得國家,女性教育程度甚至高於男性。

戈丁表示,避孕藥為女性職涯規畫提供全新機會,但即便20世紀實現現代化、經濟成長及女性就業率不斷上升,很長一段時間內,兩性的所得差距幾乎沒有縮小。

雖然所得方面的性別差距,很大程度可歸因於教育與職業選擇的差異,戈丁認為,這種所得差異大部分出現於相同職業的兩性之間,且主要發生於第一個小孩出生後。

戈丁分析,若一個人有小孩或是其他家庭責任,即便他(她)可能有工作,也須在家待命,而在家待命的人將被迫選擇更有彈性、對工作要求更低的職位,因此薪資往往較低;女性通常是在家待命的人,換言之,性別不均的另一面是夫妻不均。

透過分析逾200年來的數據,戈丁研究結果表明,薪資不均與其說是對女性的歧視,不如說是反映工作彈性,以及平衡事業與家庭的高昂成本。

雖然戈丁不曾來台訪問,央行特別揭露台灣經濟學界與她的小插曲。台大經濟系特聘教授林明仁2012年至2013年間,曾慕名到哈佛大學進修一學期戈丁的課,他回憶當年戈丁上課時,會帶著黃金獵犬,讓牠坐在教室一同上課,並向學生說「狗狗很乖,不用擔心」,成為校園內印象最深刻的事。(編輯:郭無患)11210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