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曾智怡台北3日電)經濟部主導成立泛官股售電公司「台灣智慧電能」,目標4月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20億元,聯電和中美晶等6家民營企業已有意入股。台智電掌握首批企業綠電需求約500MW,並已接洽離岸風電3-1和3-2期風場,預估風場完成建置後可於2028年開始貢獻營收。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長陳怡鈴今天說明泛官股售電公司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簡稱台智電)成立背景和股東結構,她表示,為解決企業購買離岸風電對於量體和信評要求等問題,經濟部去年開始籌備主導成立台智電,盼藉由統購分銷策略協助企業購買綠電,預計3月資金陸續到位後,她將接任代理董事長。
股東結構方面,預計有泛官股和民營企業等10到12家公司,除了中鋼、耀華玻璃、工研院子公司創新工業技術移轉(ITIC)外,外界推測中油、高鐵、中華電信等泛官股,以及日月光、東和鋼鐵、長春石化、台達電、聯電和中美晶等6家民營企業也有意入股,目標資本額為20億元。
觀察台智電目前實收資本額約2000萬元,由中鋼先期投資1000萬元,ITIC及耀華玻璃各出資500萬元投入。經濟部表示,後續各潛在股東將陸續參與台智電增資計畫,工會關切的中鋼持股比例會調降至12.5%,也不排除持續調降到個位數持股。
外界關切持股占比變化,經濟部表示,為符合信評標準,預估泛官股占比將微幅超過50%,其他股東占比介於10%至12%,中鋼未來持股占比有望低於1成,並持續爭取國發基金支持。
台智電經營策略方面,經濟部官員說明,目前已有500MW綠電訂單,第一波採購對象為大型企業,第二波將會服務中型企業,包括蘋果和AI伺服器等供應鏈,同時協助業者建立綠電採購知識,包括電力模型建立和綠電需求量規畫;根據統計,以半導體供應鏈綠電需求占最大宗,ICT、外商資料中心和石化鋼鐵等產業亦有需求。
因應企業綠電使用占比目標,台智電規劃將綠電分成小包裝、短年期,並規劃遠期契約,以滿足企業不同時程、前少後多的綠電需求,並降低業者無法一次購買大量長期綠電的負擔。舉例來說,一般企業與風場簽署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為25年期,若為遠期契約,可由A企業購買前面15年綠電、B企業購買後面10年綠電,等於由多個買家「吃下」風場不同時期發電量。
經濟部指出,台智電提供的綠電價格訊號較一致,可協助企業制定更明確的綠電採購策略,但由於親自向開發商(綠電賣主)交易可獲得更便宜的綠電,也鼓勵企業向綠電賣主交易,台智電作為補充性質。
媒體關切台智電獲利情形,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主要接觸離岸風電3-1和3-2期風場,包括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3-2風場,風睿能源(SRE)3-1和3-2期風場,法國電力再生能源(EDF Renewables)3-1期風場,森威能源3-2期風場,預估風場建置完成時間為2028、2029年,因此可於2028年開始貢獻營收,預估台智電可在風場建置完成1、2年後達成損益兩平。
經濟部官員強調,台智電一定會獲利,絕對不會有虧錢的事情發生,重點是促進綠電交易市場活絡,以解決企業買不到綠電、開發商因信評問題造成的融資挑戰,同時也在思考其他獲利方式,包括Google希望達到全時綠電,可能會產生餘電問題,因此也在探討其他綠電分配方式。
至於綠電價格,官員表示,台智電的綠電定價會以買價再往上加乘,現在還在談判階段,但買到的綠電一定會有競爭力,將風險承擔、相關營運和金流處理等費用納入考慮,並依客戶綠電購買量和年限給予不同訂價及折扣;也就是說,買長期綠電會比較便宜,也不會和市場價格差異太大。(編輯:林家嫻)11401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