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25日電)九合一選舉在即,對在台已取得公民資格的港人而言,台灣的選舉熱鬧、候選人接地氣,除了選人還有修憲複決案投票,他們說,「有那麼多事情可以自己決定,香港人是很羨慕的」。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大陸,北京承諾讓香港特首、立法會實施普選。隨著近10年來,港人為此訴求走上街頭,北京的回應是警棍、催淚彈、改變選制與頒布嚴苛法律禁絕香港民主運動。
如今,放眼兩岸三地,台灣是唯一享有民主投票的社會,這也令擁有選舉投票權利,且享有有意義的選舉在港人眼裡備感珍惜。
中央社採訪了數名不同年齡層的在台港人,他們都擁有台灣的公民身分、已獲得投票權,經歷過在香港與台灣不同的選舉感受。
在台從事行銷工作的港青徐小姐(化名,1990年代生)是這次九合一選舉的首投族。她向中央社表示,台灣現在擁有全民普選要珍惜,現在香港還處在爭取的過程,「沒有流過血不知道痛、不知道民主需要流血需要痛」。
她說,以前還沒移民台灣時,曾在香港投區議會選舉,但後來泛民派的當選人被取消資格(DQ),認為現在的香港選制變成「選了也沒用」。
徐小姐最關注候選人的兩岸傾向,並強調:「要從一堆當中選一個絕不能挑的,兩岸立場傾向是最優先的,接下來才關注候選人人格上的東西。」
去年拿到台灣身分證的前香港黃大仙區議員徐百弟(1950年代生),今年將第一次在台灣投票。徐百弟儘管曾為香港區議員,但也說香港的民選政治人物權力有限,這也造成香港的投票率不及台灣。
他表示,他一方面對能在台灣投票感到高興,但一方面也為香港的事情感到哀傷。他更加關注候選人對香港議題的看法,認為香港與台灣鄰近,參選人不能漠不關心香港發生的事。
而久居台灣的香港人看待台灣選舉的視角則轉變為「在地化」,因為他們一同參與台灣政治轉變的過程,也一同經歷了選舉文化的更迭。
在大學從事行政工作的港人李小姐(化名,1970年代)已來台20幾年,2014年的縣市長選舉是她第一次嘗到投票的感覺。
李小姐認為,台港選舉不一樣之處在於台灣的候選人會用很多管道與選民對話,甚至民眾能直接接觸到競選高位的政治人物。
由於來台灣較早,李小姐從未在香港投過票,反而是在台灣才有投票經驗,這也形成香港人反而在台灣學習、體悟到選舉的政治文化。
她也注意到,自身也一同歷經台灣政黨輪替、新黨派出現與太陽花學運的爆發,形容「以前會選黨,現在會選人」,觀察自身可能是「中間選民」。
李小姐說:「對香港選舉能不能再進步,已沒有抱希望,但滿開心、滿欣慰能在台灣的選舉當中,好像似乎有參與到一點點那個過程。」
從小隨家人移居台灣,且曾在台灣從事媒體業的羅希琳(化名,1980年代)直言,因以往工作關係,讓她有段時間需要常常了解台灣的政治生態,這也讓她明白要帶有距離感看待台灣政治問題。
她形容:「一切都是學習過程,比如去了解為甚麼藍憎恨綠、綠憎恨藍。」但她會盡量去平衡、具體的看候選人的方方面面。
羅希琳指出,她很希望台灣的選舉能夠持續下去,畢竟亞洲很多地方不能選舉,儘管它有很多改善的空間,像是「藍綠的藩籬甚麼時候會打破?」(編輯:曹宇帆)11111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