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兵營赴美移訓 學者:顯示台美軍事交流大幅提升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2日電)國軍聯兵營將赴美交流,學者今天表示,台灣地狹人稠,能讓聯兵營實施營作戰演練的場地有限,赴美移地訓練除可提升訓練強度並汲取他國戰術戰法外,更代表台美軍事交流大幅提升。

國軍赴美交流過去以「排級」,或最多到「連級」部隊赴美,知情人士告訴中央社記者,陸軍第542旅、333旅聯合兵種營今年下半年將赴美交流,首次以「營級」部隊規模交流,深具意義;陸軍回應指出,涉外交流均依規劃辦理,不評論相關細節。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觀察俄烏戰爭可發現,美國不一定會以實際兵力投入,但可能會提供許多電訊情報以輔助作戰,所以國軍基本要有能力去接收美方電子情報,事前接受訓練及系統整合顯得相當重要,也因為聯合兵種營是以「營」作為基本作戰單位,赴美學習戰術戰法外,連線美國自動化指揮系統的能力也相當重要。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認為,營編制較大,赴美後能演練更多戰術戰法,也符合兵棋推演所強調台灣必須強化地面部隊的想定;但國軍對於無人機的運用及觀念仍尚未成熟,例如排級到營級、步兵到砲兵不同兵種的無人機,戰術戰法都有差異,聯兵營配屬的UAV無人機操作人員可汲取美國經驗。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國軍在編制調整後,聯兵營取代原步兵旅,成為陸軍基本戰術單位以遂行兵種聯合作戰;聯兵營於換裝先進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並配備無人機後,在機動力、偵察監視範圍與火力支援範圍等,都比傳統步兵營與戰車營大幅提升,連帶也需要更大的訓練空間與更專業的訓練場地。

揭仲認為,台灣地狹人稠,本島能讓聯兵營實施營作戰演練的場地有限,無論是野外機動攻防或城鎮作戰等方面均不充足,使用上的干擾與顧忌又多,不僅使聯兵營訓練內容與科目難以拓展,訓練強度也難以提升。

赴美移地訓練不僅可獲得更廣闊、更專業的訓練空間來落實相關營戰術訓練,也能汲取美軍在各地的實戰經驗,對國軍既有戰術、戰技與訓練方式進行修改,進一步提升聯兵營的作戰能力與戰術。

如果聯兵營赴美移地訓練能定期、長期化,甚至與美軍同級單位進行聯合演習,還能相當程度提升雙方地面部隊戰術單位在作業上的共通性,增加不少日後聯合行動的想像空間。

揭仲建議,聯兵營赴美移地訓練雖然效果很好,但所需經費相當可觀,建議國防部可和美國磋商,將相關訓練經費由美國「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的無償軍援,或「2023財政年度綜合撥款法案」的「外國軍事融資」(FMF)貸款來支付,不但能讓此訓練常態性定期實施,又能避免排擠年度國軍訓練預算。

揭仲強調,聯兵營赴美移地訓練如果順利實施,代表台美軍事交流的大幅提升,但仍是在華府「只邀請國軍參加美軍自己的演習」慣例下實施,並未突破華府「不邀請國軍參加美軍主導的多邊演習」限制;因此,是否代表國軍有望受邀參加環太平洋軍演,仍待觀察。

國防院學者蘇紫雲也認為,聯兵營為國軍基本用兵單位,美國的訓場較完整且多元,可讓營級單位演練全套戰術戰法,包括受限台灣地形的步兵、砲兵,以及步兵、戰車協同作戰訓練;另外,美國國防授權法與美國國會對台灣的擴大支持,合理推估不只是美國,歐洲國家也將給予台灣更多的合作。

台美軍事合作漸漸浮上檯面,是否代表美方從戰略模糊走向清晰。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指出,美國拜登政府多次強調模糊政策沒有改變,因此以官方立場觀察,應該說「模糊的地方愈來愈少」,至於轉向清晰則有2個條件,分別是「美國明確說中國武力犯台會反應」且「清楚說明如何反應」,才是完全的戰略清晰。(編輯:郭無患)11202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