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交流 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6日電)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學者指出,兩岸處於疫後「大交流年」,不過兩岸都應有認知,大交流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5日舉行「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在會中作上述表示。

王信賢指出,兩岸關係處於「大交流年」,過去3年COVID-19疫情封控,中共必須趕上經濟社會融合進度,所以討論兩岸直飛航點、小三通等。中國今年會將目標放在其內部經濟、社會問題,包括涉台等對外關係則是力求穩定。

他說,中國對於台灣工商團體、智庫等有所交流,在兩岸衝突可能性增加時,交流確實有緩解衝突的可能。不過兩岸都應有認知,大交流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

他強調,民主協商是探索兩制方案的手段,若北京把大交流視為民主協商一環,這會很麻煩;台灣政府也要小心,大交流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兩岸都不該透過這種大交流去謀取利益

王信賢認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接任全國政協主席後,不太可能揚棄「一國兩制」,但對「一國兩制」一定會有調整。這個調整會傾向在涉台論述上追求「同」,強調中華民族、文化等;對於經濟、政體的「異」的討論會相對降低。

他說,「一國兩制」是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1982年提出,時空背景現已完全不同,必然需要有所調整。當時美國需要中國遏制蘇聯,現在美中則是競爭關係;台灣當時處於威權統治,台灣領導層、台灣民意都傾向統一,現在則不然。

王信賢強調,現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認為自己超越了鄧小平,在「一國兩制」討論上,也會認為沒有必要延續鄧的方式,所以會有一些修正。(編輯:邱國強)11203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