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5日電)文史工作者楊荏元今天指出,中國滲透宮廟執行統戰其實是個外圍工作,目的是以宗教名義擴大接觸圈找到可以配合的關鍵人,再去運作台灣內部議題紛爭,藉此分化社會、撕裂信任。
楊荏元25日晚在黑熊學院講座「非關神明的戰爭:從台灣宮廟組織看中國的紅色滲透」作上述表示。
楊荏元先從民間信仰影響力談起。他說,「祭祀圈」是指有共同信仰的社會組織,彼此有共同信仰的主神、有固定去祭拜的場所,在過去的開墾時代,這是鄉里民眾的精神寄託;後來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有的地方小廟逐漸變成大型宮廟。
楊荏元表示,台灣民間信仰宮廟系統沒有排他性,民眾可以是這間大廟的信徒,也可以同時是其他土地公廟的參拜者;祭祀行為在祭祀圈就是一個大型動員,由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可以消弭聚落的糾紛或不安,也可以有極大的人際影響力。
楊荏元指出,宮廟過去在黨國時代是個眼中釘,因為宮廟具備了地方組織能力、號召力,不容於威權黨國,倘若宮廟是可合作對象,會被以懷柔策略攏絡;或者黨國會另外扶植寡頭,以達其統治目的。
他說,宮廟常被提及是中共統戰對象,有個原因是很多台灣在地廟宇其祖廟在對岸,所以過去有所謂的「尋根」;這幾年這波熱潮較為退燒。統戰也是需要有主委等角色的配合,還要有廟宇神力加持,「如果神不夠力,信眾也是不來的」。
楊荏元認為,不是宮廟接觸對岸就是滲透統戰,必須關注的是去對岸之後,接觸其實只是初始階段,透過宗教名義交流後,從對岸帶回來的訊息交流、聯繫,有可能是為了擴大接觸圈,找到可以配合的關鍵人,再去運作台灣內部社會議題紛爭,藉此分化社會、撕裂信任。
他強調,現代社會人們高度理性化、去信仰化,宮廟就在生活圈中,卻不一定有所參與,建議關注這類議題的話,可以從參與其中開始,別人去宮廟投開票所監票,你也可以去;別人在宮廟前用大聲公說政治,你也可以弄支大聲公去說。
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表示,他非常忌諱汙名化與中國有接觸的人,討論宮廟滲透是因為中共第一個想接觸的為基層一線、青年一代,最終目的是擴大台灣社會彼此不信任。不能過度推論滲透,但也不能低估相關性和風險度。(編輯:邱國強)11204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