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香港南華早報22日發表文章指出,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消失近1個月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離開職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美方人士認為,若秦剛的缺席持續更長時間,恐對美中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也有美國專家認為,美國拜登政府顯然投入了時間和精力與秦剛建立關係,雖然這種關係「將會失去」,但可以假設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能彌補這一不足,美國已和王毅「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
這篇文章指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的秦剛,自6月25日以來一直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這在全球引發了謠言。中國官方將秦剛缺席歸因於未具體說明的「健康原因」,但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的隱晦答覆及事後操作,卻加深了這一謎團。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人事問題是中國國內問題,但秦剛負責的外交事務使他的缺席具有更大的全球意義,且適逢中美兩國正在努力修復近來經歷的不良關係中。
文章引述美國前官員及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預計11月會晤前正在進行的「微妙外交舞蹈」,秦剛缺席公眾視野如果持續更長時間,可能會對美中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文章指出,傳統上,中國外交部長負責監督重要雙邊會議的大部分籌備工作。他的直接考慮之一是,邀請哪名美國官員(如果有的話)到北京參加會議。
但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認為,秦剛離任不會影響更廣泛的美中關係。拜登政府顯然投入了時間和精力與秦剛建立關係。雖然這種關係將會失去。但可以假設王毅能彌補這一不足,美國已和王毅「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
何瑞恩認為,秦剛一直是中國(外交)戰略的執行者和說明者,但不一定是設計者。
文章提到,王毅這名中共外交政策負責人,在秦剛上任前已擔任中國外交部長。而在秦剛未再露面後,他已代表中方參加了重要外交會議,包括在印尼舉行的外長區域會議及接待美國高級官員的訪問。
文章說,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秦剛離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也可能影響外交等問題。秦剛上任前曾擔任中國駐美國大使,他與美國外交官建立了個人關係,如今恐需重建。同時,秦剛可能在中國外交部內有些盟友,這些盟友可能會被取代,進而造成內部動盪。
長期以來,中國經常出現官方無法解釋的缺席,尤其是在北京反腐運動最激烈的時期。儘管秦剛的排名較低,但考慮到他是中國的外在形象,這將使問題變得更加明顯。而即使是習近平自己,2012年就任總書記前也曾因不明原因消失2週。
風險諮詢專家、研究中國宣傳的厄達爾(Brock Erdahl)分析,中國的審查機構一反常態地允許一些關於秦剛失蹤的網路討論。「謠言往往會填補官方沉默所造成的空白」。
文章指出,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要確保習近平被視為受人尊敬的全球領導人,且不會因為任何意外或不良宣傳而感到尷尬。(編輯:邱國強/陳鎧妤)11207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