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寬出版回憶錄 披露攔截俄製Tu-95轟炸機過程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4日電)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在回憶錄中披露,過去他曾在綠島一帶攔截俄製「熊式Tu-95戰略轟炸機」,對方不僅搖擺機砲示警,甚至頻繁出雲、進雲玩捉迷藏,最後礙於方位已在防空識別區邊線才返航,所幸未釀衝突。

由天下文化出版、「大鵬展翅,馮世寬回憶錄」已在今天於各大書局上架,並規劃16日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屆時總統蔡英文將親自出席;回憶錄共有7章,除了談及馮世寬的宗教信仰、生涯故事及重大軍事事件外,亦分享他擔任漢翔公司董事長(民國95年至97年)、退輔會主委的業務推動秘辛,同時更有專章「我所認識的蔡英文總統」,透露他與蔡總統互動的點滴。

曾擔任名聞海外「假想敵中隊」的馮世寬也在書中分享「獵熊記」。他說,民國70年假想敵中隊由嘉義返防後,分別擔任其他兩中隊的東部巡邏(CAP)任務,某一天突然接獲命令,要在某時段地面待命,準備升空攔截不明機;升空爬升至3萬呎後直奔綠島方向,並發現俄製大型機「熊式Tu-95戰略轟炸機」。

馮世寬提到,當接近其尾部時,轟炸機甚至搖擺尾部機砲示警,當戰機開始挺進時,對方則頻繁出雲、入雲玩捉迷藏,最後礙於方位已在防空識別區東南角的斜邊,以及戰機顯示低油量,只好返航但未產生衝突,是讓他難忘的經驗。

無獨有偶,航太專家王立楨也曾在「飛行線上」披露空軍飛行員曾駕駛F-104戰機在民國55年冬季的某一晚,於台灣西部外海攔截蘇聯Tu-95時雙方緊張對峙的過程,顯見飛行員執行任務時的高危險性。

馮世寬在漢翔章節中提到IDF經國戰機的性能提升「翔昇專案」的篳路藍縷,他分享,民國95年甫任職董事長僅得知漢翔正執行翔昇專案,但當時IDF零組件已停產,使航電系統更新、提升載彈量等時程嚴重落後,首次前往工廠視導,工廠人員披露戰機已擱置近2年,再三強調在缺系統件情況下「絕無成功可能」。

但馮世寬說,事後全面調整公司體制及經營方向、並取得工會信任,同時成立老虎小組,訂下95年10月9日試飛的目標,並歷經重重困難後,完成試飛。

他在第1章尾聲也披露,漢翔因翔昇案的成功士氣高昂,內部甚至訂定「空軍軍機的十年整建計畫」,並以「新一代戰機」(ADF)為例,在短時間內決定戰機外型,並送往中科院航空所完成風洞試驗,隨後雖然向美國、俄羅斯洽詢「可變噴口」的發動機未果,但也得知國際無法幫助台灣,其一原因是沒有國防工業、沒有供應商及供應鏈,馮世寬獲悉寶貴批評後,立刻訂定目標準備重新出發。

未料,就在奮力向前時,當時政府改朝換代,總統由馬英九擔任,並在民國97年9月接獲新任經濟部長告知「另有任用」,當天中午他便離開台中辦公室回台北,後來才得知,「空軍軍機的十年整建計畫」被新政府認定「非優先」政策,因此無疾而終。

過了8年,直到總統蔡英文,才有自製高教機(勇鷹高教機)的成果呈現在民眾面前,即便到了現在,他也從未打聽董事會為何要他離任,以及何謂「另有任用」。(編輯:林興盟)11305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