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禁六四舞台劇 「5月35日」英文版將於倫敦首演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六四事件」35週年將屆,因為無法再於香港上演的紀念六四舞台劇「5月35日」,「六四舞台」創辦人列明慧將於倫敦首演6場英文版,盼望藉此連結世界各地同樣爭公義、自由和人權的鬥士。

自由亞洲電台(RFA)29日報導,列明慧2009年創立六四舞台並創作多齣舞台劇,又巡迴香港各級學校,薪火相傳六四真相和學運精神。

然而,「港區國安法」與落實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相繼生效,香港政治氛圍丕變,港府更首度藉第23條,拘捕正坐監的列明慧好友、前香港支聯副主席鄒幸彤等人,遑論公演紀念六四舞台劇。

不過列明慧仍籌劃在英國倫敦首演6場「5月35日」英文版,這是六四舞台紀念六四30週年的力作,劇情是一對北京老夫婦臨終之際,期盼到天安門廣場,祭拜30年前因投身六四民運而喪命的兒子。

「5月35日」2019年5月底在香港首度公演,正是「反送中」抗爭爆發前夕,之後的香港,任誰都料想不到,港府官員連「六四」都不敢提,改口稱「敏感日子」。

儘管局勢如此艱困,列明慧表示,過去5年支撐陪伴她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堅持悼念六四的力量,源自於「5月35日」的一句台詞:「我的兒子曾經爭取過,雖然沒有成功,但他曾經爭取過。」

「每一次說這句話,對白到那裡的時候,我都會覺得汗毛直豎,覺得很觸動我。雖然過去我們一直爭取香港的民主,也爭取平反六四。」她說。

港府2021年藉口違反港區國安法,相繼逮捕因為支持六四而成立的香港支聯會骨幹成員,六四紀念館也被迫休館,列明慧無奈而解散六四舞台。

她帶著「5月35日」的版權來到英國,並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授權日本與台灣的劇團,上演「5月35日」的日文版和中文版。

但是親自製作「5月35日」英文版舞台劇是她的心願,時值六四35週年,一度被解散的六四舞台在英國重生,促成全新的「5月35日」英文版在倫敦全球首演。

列明慧說:「如何把香港人的這種堅持告訴世界?我覺得透過不同的語言會更好。正因我們誕生在一個如此不平凡的時代,我覺得我們做這個戲的時候,不能避免要說香港的故事。」

這次在倫敦的6場演出,大部分門票已售罄。列明慧說,如果反應理想,不排除在英國上演粵語版,但「5月35日」從英文版的首演再出發,那是列明慧耗費半年時間克服重重困難所換來的。

列明慧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找誰來演」,因根據港區國安法和香港基本法第23條,劇組必須明確告知參與遴選的演員,他們可能得面對的政治風險。

「有人在參與遴選的途中覺得未必合適,也有人被選中後基於政治風險,決定不再參與。所以花了很多時間確認演員,以至現在我們3位主要的演員,他們都是英國人,但都決定不用真名做演出。都不知道風險可以有多無遠弗屆,」列明慧說。

英文版「5月35日」導演是英國籍的皮爾斯(Kim Pearce),她曾執導和六四及香港社運相關的劇碼。皮爾斯不僅幫劇組使「5月35日」的劇本在地化,更協助向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申請補助。

再加上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英國分部贊助及票房收入,列明慧希望收支平衡不透支。

報導指出,「5月35日」英文版不僅獲得當地劇場界的支持,無數移民至英國的港人也化身義工默默付出,包辦所有劇組台前幕後的所需,更是「5月35日」英文版在英國終於搬上舞台的無名英雄。

製作經理阿GU就是其中之一。她在5月初臨急受命,接替突然退出的前製作經理,短短20幾天內處理整個製作的大小事,並以「瘋狂」形容這段經歷。但她仍堅持,這次的首演非常重要,不容任何閃失。

阿GU表示:「希望聲音可以傳到更多本地人,可以讓他們反思,可以再宣揚得更廣,可以連結更多人,知道我們正一起面對一些很嚴峻的問題。」

她說:「現在很多本地人未必覺得六四和香港抗爭和他們有很大的關係,可能是一個看外國新聞的心態,但其實不是。」(編劇:曹宇帆/楊昇儒)11305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