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08:18

電影辯士陳錘鐘 讓電影有"聲"命

採訪/撰稿  / 台北市

您聽過「電影辯士」嗎?在電影史上,這是一個非常特別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1920年代前電影都是默片,沒有對白和音效,這個時候就要靠「電影辯士」為觀眾解說劇情。

今年80歲的陳錘鐘是台灣碩果僅存的「電影辯士」。17歲就踏入「說電影」的領域,現在他在桃園社大教書傳承電影文化。

為了讓台下觀眾更加「聲」歷其境、融入劇情,很多時候辯士常得一人分飾多角,忽男忽女變化音調,對白更全憑自由發揮,您或許很難想像,早期辯士的魅力直逼男女主角,很多觀眾看電影都是衝著辯士而來的。

陳錘鐘的父親,是日治時期彰化糖廠的職員,負責招攬工人,但那時很多女工因為想家,常常做了幾天就偷跑回家,陳錘鐘的父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自掏腰包買了中國出品的影片和放映機。

日本戰敗後撤出台灣,接管的國民政府禁止播放日本片,陳錘鐘家裡的中國電影頓時奇貨可居,「老鼠屎變珍珠」。他的父親便靈機一動,自己組了「梅芳電影社」全台巡迴放映,陳錘鐘跟著父親14歲就當上技師播放影片,17歲那一年更成了電影辯士。

因為擁有深厚的電影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電影實務經驗,陳錘鐘也受邀擔任國家電影中心的-經典電影維修剪接顧問,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在那個無聲電影的時代,有了電影辯士為劇情發聲,黑白默片也能精彩萬分、扣人心弦,只是隨著科技的發達,有聲電影的崛起,1960年後辯士這樣的行業幾乎絕跡,他們也逐漸被世人遺忘。

透過陳錘鐘老師的現身說法,讓我們重新感受電影辯士的當代風華,了解台灣電影的歷史脈絡,讓記憶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逝!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