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舊礦坑 老礦工分享辛酸血淚史

採訪/撰稿  / 台北市

您能想像採煤礦的礦工,在地下五、六百公尺深處,搏命工作的場景嗎?1950年代,台灣的礦工們為了謀生,只能忍受危險惡劣的環境,地下坑道不但黑暗悶熱,一旦遇上礦災,他們幾乎難有活命的機會!隨著2000年,台灣停止採煤,煤礦產業走入歷史至今快20年了。

老礦工們,帶著採訪小組重回坑道,一起來回顧,他們生死一瞬間的血淚記憶!拉開紅色閘門,老礦工帶著採訪小組,進入塵封已久的猴硐瑞三本礦,經過定期整理,坑道並沒有被漫草淹沒,但佈滿石壁上的青苔和鐘乳石,仍見封坑已久的歲月痕跡。除了木頭支柱保留下來,還可以看到運煤的台車軌道,部分路段幾乎已被磨平,似乎能窺見當年榮景。

全盛時期,瑞三本礦員工超過1500人,礦工每天鑽進地底採礦,為了生計,忍受惡劣工作環境。安全考量我們無法繼續前進,1990年5月1日,瑞三本礦正式關閉,至今29年。

煤礦被視為台灣的黑金,1950年代產量高達425萬公噸,但隨著國際廉價石油,進口逐年增加,台灣煤礦遭受重大打擊,加上1980年代的一連串大規模礦災,煤礦業日漸沒落。

2000年,全台最後4個煤礦場宣告停工,台灣煤業正式畫下句點,繁榮落盡曲終人散,不願煤礦及礦工,漸漸被人遺忘。75歲的周朝南,號召老礦工夥伴,拿出一個月3500元的老人年金,打造「煤鄉礦工文史館」,將礦業的歷史風華,重新呈現世人眼前。

和遊客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猴硐,最興盛風光的記憶,但在坑道工作,不只高溫悶熱,環境更是複雜多變,礦工一入坑,就曝露在未知的危險當中。

台灣煤礦雖然已沒入歷史,黑煤染身的礦工身影,也已消失30多年,但他們過去認分勞動,搏命換來台灣經濟奇蹟。老礦工們逐漸凋零,但底層英雄的奉獻,不該被遺忘,推動保存和活化,才得以留下台灣礦業文化,昔日的血淚與榮耀。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