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題為「媒介/記憶」,今年民族誌影展從98個國家、募集1343件作品,並精選出31部紀錄片,將於10/5至10/9登場。影展邀請到金馬導演陳潔瑤擔任「民族誌影展大使」,她的紀錄片作品也曾入選播映,讓首度擔任影展大使的她,這次有如「回娘家」。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20多年來致力推廣來自台灣本土和世界各國優秀的民族誌影片,本屆影展主題為「媒介/記憶」,在家族、部落、或國家中代代相傳的故事,和其用以流傳的媒介密不可分,更是集體的記憶。
司黛蕊表示,這次主題是「媒介/記憶」,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導演投稿他們所關注的議題,有群體、部落的記憶,今年還有一些新媒介參展,比如動畫或直播,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跟歷史,也有年輕人在學習傳統媒介在講新的故事,以及文化的改變。對此,她希望透過民族誌影展,讓台灣觀眾了解人類學是什麼,介紹各種議題、 研究對象跟人群,讓觀眾和學生更了解民族學研究、人類學研究。
擔任影展大使的陳潔瑤,她的紀錄片《32公里~六十年》曾在2019年於民族誌影展播映,現在成為影展大使相挺,讓她彷彿「回娘家」很有親切感。陳潔瑤表示:「重要的場合非常合適穿族服出席,平時不隨意穿,因爲穿族服是很慎重的。民族誌影展的片子很多元,不只有原住民族、還有客家民族、大洋洲地區的影片等等。我平時相當關注世界各國的民族誌議題與紀錄片作品,同時是也民族誌影展的忠實粉絲,很喜歡影展以不同角度呈現每個民族和主題。」
陳潔瑤提到,民族誌影展以紀錄片為主,都是說不同族群的文化故事,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片單也非常多樣性。她表示,泰雅族相信靈魂不滅,靈魂永遠存在,她從都市長大慢慢接觸部落文化,自己很相信祖靈,在每次拍攝中有幫助自己,自身經驗是先前夢到蛇,是代表錢財,日前夢到過世的好友說要一起吃飯,也讓她很相信靈魂存在,因此她也覺得蘇弘恩導演《夢洄》的巫醫議題很特別,也是自己之後想探討跟靈魂相關的議題。
同時陳潔瑤透露接下來動向,她目前在開發女性相關的新劇本,會是日治時代的奇幻歷史片,另外也有一部紐西蘭毛利人,跟靈魂相關的題材,要做將近一年的田調。
陳潔瑤提到,焦點導演胡台麗老師去年離世,但是她所拍攝的影像卻永遠留存。影像蓬勃發展的時代,現在有手機就可以講故事,由自己來說自己的故事非常重要。她鼓勵大家可以多多來民族誌影展看電影,希望大家不要把民族誌影展的影片想得太有距離,而是非常貼切時代脈動的,影展主題展現出時代在變,人們用不同媒材、看不同時代的記憶與故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