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分析:世間的鬥爭有兩種:一種是「欲諍」,也就是物欲的爭奪;一種是「見諍」,也就是觀念、見解、意識形態的爭執。欲諍與動物本能同一層次,是資源與領域的爭奪;但人類的欲壑難填,所以人類的欲諍,較諸動物更為激烈,可以為此而殺人盈野、流血漂杵。見諍則唯獨人類有之,它一旦擴大而為意識形態的鬥爭,最容易被有心之士,拿來進行一場「聖戰」,其為禍之慘烈,絕非欲諍所能匹敵。
意識形態在台灣,可以簡化為藍綠兩種顏色;在海峽兩岸,可以簡化為統獨兩種符碼;在冷戰時代,可以簡化為兩種主義;在中東與西方,可以簡化為兩種宗教。意識型態經常把所有的溝通管道都封閉了起來,讓人因疏離而陌生,因陌生而疑懼,因疑懼而對立,因對立而將對方視同妖魔。於是,偶而遇見一個人的罪惡,就可以放大特寫,讓人們誤以為,那是整個對立族群的集體罪惡。肆意妖魔化對方的結果,意識形態成了族群間的集體夢魘。正常情況之下,人人都有對他者感同身受的能力,佛法名之為「自通之法」,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然而意識形態卻在人們心靈之中,架設了險惡的路障,讓人失去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對於不同陣營人士所遭遇到的痛苦與災厄,有時不但難以感同身受,甚至會變態地產生幸災樂禍的快感。
惡毒與暴戾的語言,撐著「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不斷向四面八方噴出,平添社會的戾氣與怨仇;你很難擔保這些暴惡語言不會化為行動,不會撩起一場屠戮蒼生而絕不手軟的「聖戰」。從佛法的緣起論來看,世間的因緣無限,但每個人的感官與意識,所接觸到的因緣都有限有量,所以只能從眼前所彙總的有限資訊來下判斷。也因此,從來就沒有「非此不可」的意識型態,因為從來就沒有百分之百的真理,是站在某一個意識型態這一邊的。更何況,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歷史情懷不同,不只是理性判斷有它的侷限,即使是感情取向,都有可能南轅北轍。因此,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識型態,代表著百分之百的真理,這時候你就會給對方留一點餘地,並增長自己的自通之法,也就是疼惜對方生命處境的能力。
台灣社會在意識型態鬥爭惡化的情況下,已經越來越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建議大家不妨以「緣起」的理性思維,以「自通之法」的人道情懷,用來排除意識型態的路障,挽回戾氣與怨仇的深重共業!(玄奘大學副教授釋昭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