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君 / 台北市
巴西里約奧運在8月底圓滿落幕了!許多關心運動賽事的民眾熬夜收看電視轉播,隨著奧運結束,是不是感到若有所失?其實,四年一度的奧運只是一時的,自己跟著動起來才是長長久久的。
教育部體育署為推動全民運動,並鼓勵企業支持運動及相關員工福利,以鼓舞員工士氣、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競爭優勢的管理成效,去年試辦「運動企業標章認證」,由承辦單位邀請國內2000大企業中,各產業前五大或致力於推動運動的企業,共50家,進行訪談、了解推廣現況,以便擬定正式舉辦的問卷調查。
體育署今年首度正式舉辦「運動企業標章認證」活動,鼓勵企業積極推動建立員工規律運動習慣,實現關懷員工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運動企業認證標章申請的評分公開透明,以質化、量化並行計算,量化問卷結果占70%、質化資料占30%。自今年4月12日起開放收件,6月17日截止收件,共有174家國內企業踴躍報名,根據承辦單位《遠見》研究調查中心統計,報名的企業分散各行各業,其中以科技業占比最高,將近三成(29.9%),其次依序為傳統產業占23.6%、其他(如文創、電信、娛樂等)占23%、金融業17.8%、服務業5.7%。
積極鼓勵運動風氣 50家企業獲認證
量化問卷評量包括四大面向:核心價值、內部員工運動促進、運動產業支持程度、其他特色,包括員工健康、未來承諾等。問卷評量的問題包括:企業章程或相關政策規定中,有無明文訂定鼓勵員工運動風氣?有無獎勵或補助員工參與運動相關課程/社團/活動的規定?有無常設的辦理運動相關課程/社團/活動的部門或人員等。
質化資料的評審則是以三大面向評估:企畫創意、活動內容、推廣成效,請報名企業填寫舉辦公司內外運動內容。
擔任質化評審委員的台北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副教授謝立文指出,在量化部分已有具體的數字供參考;質化的評分則著重在員工參與及活動持續性,及企業領導者參與程度。像有些企業舉辦騎單車、登山等,除員工運動外,也可以鼓勵員工的挑戰力、凝聚力,企業推動這樣的運動,相當不錯。
最後,由體育署邀集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評分,從創意性、永續性、內部參與、其他等各項分數進行總體評鑑,一共有50家企業通過認證,預計在今年10月12日舉辦「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暨i運動論壇」。
獲認證的企業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都有,可見愛運動的企業跟規模大小無關,只要有心,就可以成為「運動企業」,其中以金融業占通過認證企業的比例最高,為34%,超過1/3,其次為科技業24%、其他(如文創、電信、娛樂)22%、傳統產業16%,及服務業4%。
員工健康是資產 打造火紅新競爭力
運動企業的共同特色是每年舉辦「企業運動會」,讓員工一同運動競賽,及鼓勵員工成立運動類社團,最常見的運動類社團為籃球社、羽球社、桌球社等;更有企業贊助職棒、SBL籃球隊等,再號召員工支持並進行公益活動,凝聚向心力,例如富邦金控;也有企業舉辦棒球、羽毛球、排球及足球等球類夏令營活動,讓員工與孩子一同參與。
比較特別的是,還有企業由高階主管帶隊騎單車環島、登玉山,例如玉山銀行;更有科技業利用公司專業,為贊助的馬拉松賽事,設計出運動平台,從報名、即時路況、氣候資訊、交通管制等全部一手掌握,例如宏碁公司。
體育署署長何卓飛表示,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過,「企業團隊分為三種模式,包括棒球隊模式、足球隊模式與網球雙打模式」,就是用運動比賽來模擬企業團隊精神與職場合作,來幫助企業成長,也是體育署推動「運動企業認證」的重要理念。員工從事運動能夠促進健康,透過共同參與或觀賞運動,也可激勵人心,產生凝聚力及相互支持,因此,未來將每年舉辦運動企業認證的活動。
參與評審的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教授陳成業對於體育署舉辦運動企業認證表示樂觀其成,「鼓勵企業運動是好事,因為員工的健康也是企業的資產。」希望運動企業的認證活動可以持續舉辦。
謝立文也認同指出,從職工或國民健康的角度來看,推動運動企業的政策與方向,正面積極,值得鼓勵。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6三高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