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溼地的美麗與哀愁」割腎換電 變調的知本海岸

陳璽鈞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台東縣

溼地具有提供動物棲息的生態功能,並且有助於防洪和淨化水質、甚至還有助調節氣候。在溼地發展光電,引發了侵擾黑面琵鷺的生態爭議,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台灣東海岸!台東縣政府規劃,在知本溪河口的溼地、建置全台灣最大的「太陽光電示範區」,總計226公頃的土地,可以蓋161公頃的光電板、每年將發電2.1億度,為台東縣注入3000多萬的收入。但環保團體提醒,這片溼地、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一旦設置太陽能光電,將扼殺溼地的功能、違背了發展綠能的初衷和美意!原住民樂團「北原山貓」的主唱陳明仁,也挺身而出、捍衛家鄉土地!

從空中鳥瞰,這是東海岸的藍天海洋和綠地,來到知本溪北岸河口附近,一整片廣大綠野的沖積扇,形成草澤環繞的淡水湖泊,這裡是當地人,稱為「夢幻湖」的台東知本溼地。

清淺的水源,來自知本溪和射馬干溪,地底冒出的湧泉,滋養著這片沼澤的生命,這裡植物多元底棲生物豐富,包括荒地少見的灰葉蕕,和台東特有火刺木灌叢。原本溼地廣達1000公頃,後來因為興築堤防限縮河道,造成水源減少,如今面積只剩下五分之一。

拿起望遠鏡,尋找野鳥的蹤跡!知本溼地是鳥類的大本營。根據台東野鳥學會和荒野協會,長達30年的觀察記錄,知本溼地擁有超過170種植物,200種野生動物,其中有5種保育蛇類,還有42種保育鳥種。

2004年國際鳥盟將知本溼地,劃設為全球「重要野鳥類棲息地」,儘管內政部仍未將知本溼地,列入國家級溼地。但台東野鳥學會,已經在這裡發現185種鳥類,像是羽色漆黑有光澤的大捲尾,躲在草叢中的環頸雉和灰胸秧雞,都是溼地裡的嬌客,2014年更出現,全球只剩2千多隻的保育鳥類東方白鸛。但這塊台東人心中的秘境,卻可能即將消逝,變成台灣最大的,太陽光電示範區。

2018年1月,台東縣政府啟動光電計畫,預計在226公頃的溼地內,開發161公頃,設置太陽能電板,未來每年發電2.1億度電,相當於台東縣總用電量的22%,預估每年能為地方帶來3千萬元收入!開標結果,確定由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荷蘭外商組成的「盛力能源公司籌備處」得標,計劃3年內完成併聯。但專家質疑,縣府沒做環評就貿然開發,未來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態衝擊。

搶救知本溼地,2018年1月18日,光電計畫招標作業場外,環保團體號召民眾,聚集縣政府前抗議陳情,要求溼地暫緩開發。

2016年強颱尼伯特,從台東登陸,17級陣風打破116年紀錄,當時造成知本溼本海水倒灌1公里,海邊防風林幾乎全毀。公民團體質疑,臨近海岸的知本溼地,根本不適合開發光電園區。

知本溼地內,通往海邊的工程道路,兩旁雜草漫生,入口只剩下幾棟,破損不堪的小木屋。其實早在光電計畫前,知本溼地就有一段受難歷史。1985年台東縣府和捷地爾簽約,計畫開發「知本綜合遊樂區」,號稱「台東迪士尼」。但土地租給業者50年,卻因爭議延宕,2百多公頃的土地,從此閒置30多年。如今不蓋樂園,卻改為溼地種電,但真要實質動工,還得經過卡大地布部落諮商同意。

對在地的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來說,知本溼地是歷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自3百多年前,他們就在這塊土地落地生根。

這一天,我們遇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是北原山貓的陳明仁,從小在知本部落長大,看見傳統領域,可能被開發成光電計畫區,返鄉10年的他,也站上第一線,捍衛家鄉土地。

2016年卡大地布,才擋下知本溼地棒壘球場開發案,現在又得面對光電計畫,按照開發進度,部落可以在投資營運計畫書,公告後6個月內加以否決,這也成了搶救溼地最後的契機。

台灣天然溼地面積,大約118.9平方公里,僅占全台總面積的0.3 %,但現在正受到極劇破壞快速消失。森林是大地之肺,溼地則被視為大地之腎,環團認為政府發展綠能,不能犧牲環境生態。

採訪的這一天,我們捕捉到全台僅剩不到200隻,瀕臨絕種的黃鸝畫面,但牠出沒的地點和築巢地,未來可能夷為平地。一旦計畫動工,往後還能看見牠美麗身影嗎?守護溼地還是發展光電,正像天秤的兩端,在東台灣陷入拉扯與角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