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 張政慧 施幼偉 樸星宇 宜蘭報導 / 宜蘭縣
報馬仔的鑼聲,這聲音你肯定不陌生,但鑼聲該怎樣才能響亮,或是客制化做出不同紋路的變化,可就考驗師傅的功力。宜蘭的林午銅鑼,開業一甲子以上,堅持手工打造,即便是直徑240公分大的巨大銅鑼也都不例外,現在老店傳到第三代手中,也依然遵守這祖傳的堅持。
聽到這首丟丟銅,就知道來到了宜蘭,大大小小的銅鑼排列成音階,聲音響亮吸引不少好奇目光。表演者 陳彥哲:「中間有很多撞擊過的痕跡,這個就是要做來調音用的。」鑼音要準靠的是老師傅的經驗,聽說還有個超大銅鑼藏在工廠裡,渾厚的鑼聲餘音綿長,全台這麼大的銅鑼一共有四面全都是林家人打造。
這比人還要高的銅鑼曾經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但不管大鑼小鑼,靠的都是老師傅的手工藝,林烈旗父子倆正在打造的是鑼邊,必須一槌一槌把3.2釐米厚的銅片,慢慢敲打成圓形,敲完鑼邊鑼面也必須一步步慢慢調音。製鑼師傅 林烈旗:「它不聽使喚,你就要控制它的平衡,銅的平衡,不然你做出來會傾斜,銅鑼的面會不平均。」
全部都是粗重又耗費體力的工作,千鎚百鍊這句成語,完全就是工廠的寫照,一點都不誇大。製鑼師傅 林浩賢:「大概就是這樣重覆敲敲打打,第一就是身體上的疲累,再來就是對於耳朵很傷。」
林烈旗從小跟著爸爸林午在鐵工廠長大,爸爸對品質的要求全看在眼裡,也成了他傳承家業的使命,工廠走過一甲子,現在傳到第三代林浩賢手中,他放棄醫院放射科的工作,扛起家裡這塊招牌,也是捨不得技藝失傳。製鑼師傅 林浩賢:「挫折一定都會,也是後來,就是你只要,都能熟能生巧。」
有過掙扎的磨合期,但就像調整鑼音一般,彼此調整腳步,最終全家一條心,父子聯手讓鑼聲威震四方,全國近八成宮廟裡的銅鑼都出自這裡,除了老客戶,林浩賢也發展出迷你版的小銅鑼吊飾,讓小朋友可以自己動手做看看,拉近傳統藝術跟民眾的距離,也讓這手工藝永不失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