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老屋新生街區重生 為城市地方灌注生命力

于凡 羅哲超  / 台北市

歡迎回到華視新聞雜誌,您是否注意到城市角落裡,許多老舊頹圮的景象正慢慢改變呢?近年來老屋新生,成為台灣城市改造的重點方向,像是荒廢20年的北一女教師眷舍,翻新為NPO聚落,由17個非營利組織進駐串連,共享資源並發揮影響力,還有超過60年的官員眷舍,閒置三年多,屋況極差無比,經過整修後,成為台灣第一家免費開放的攝影圖書室。這些再造的老屋,不只延續本身的故事與價值,傳遞記憶與溫度,也在城市中創造多元風貌。

縫紉機針線快速在布料上抽動,廢棄布料經過重新縫製升級,再造為其他物品。

重縫實驗室,將紡織廢棄材料,創造再生價值,解決布料浪費,達到循環經濟,所謂團結力量大,今年五月他們進駐台北NPO聚落。

重縫實驗室倪聖琦說:「我們覺得這裡有很棒夥伴,大家都做得很類似,做什麼跟大家分享,有些互動,像我們隔壁是新知,新知也會做車縫,就會之後有些合作,比如說我們需要車縫婦女,請他們來協助,我們可能有課程,可以當我們種子,一步步做串連」。

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說:「用這個架構,抽換理面內容就好」。開會討論網站內容,關心尼泊爾偏鄉教育的遠山呼喚,辦公室也在這,從原本的共享空間,搬到獨立辦公室,終於有個屬於自己的家。

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說:「我們從2015開始創業,搬進來之前,都是在共同空間,大概一張桌子兩個團隊,後來我們團隊人數慢慢變多,我覺得第一個獨立空間,氛圍差很多,使命要完成」。

台北NPO聚落,聚集共17個非營利組織、合作社和社會企業,其實這棟4層樓現代化大樓,是由荒廢近20年的北一女教師眷舍改建。

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說:「一開始是教師宿舍,走進來之後,就這樣有木地板,一開始真的很難想像,教師宿舍已經廢棄,現在變成這樣滿厲害」。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共同創辦人RICH說:「它就是還願現場,一模一樣,漏水,到處斑駁壁癌,房間黑黑暗暗,很臭,頂樓都亂七八糟,青苔」。

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屋齡超過50年,擁有所有老房子最令人詬病的劣勢,包括外牆斑駁、騎樓燈光昏暗、結構安全、漏水問題等等,但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和民間團體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 合作,耗時兩年多,終於讓老屋煥然一新。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共同創辦人OLIVER說:「我覺得比較顯著的,應該是因為這棟樓,重新整理過,因為它原本的外觀非常老舊,然後黑暗,整個外觀醜醜的,整個重新設計,為了配合NPO溫暖的感覺,所以把紅色、橘色放在外面,第一個是讓這整個街廓,變得更亮更溫暖,因為這裡開始有人,會有更多人進進出出,所以往後有更多跟社區活動,所以其實我們也慢慢的跟整個社區,整個里做連結」。

挖掘老屋,活化故事,還有這一處!

阿公 vs.孫子說:「總共幾部車,你算算看,1 2 3 4 5 6 ,總共6部,還有多嗎,沒有」。

阿公陪著孫兒塗鴉,不想畫了怎麼辦,那就玩吧!阿公:「 搖一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

鑽進吊在梁柱的帳篷,轉啊轉,姊弟兩人玩得好開心,暈了,跑到戶外庭院玩水,在67坪的空間,小朋友盡情暢遊,原來這裡是近百年的日式木造老屋,前身為台灣大學教職員宿舍,老屋重新規劃設計為私人住宅。

阿公說:「完全不同,整個可以看到庭園外面天空,高樓大廈裡面只能透過窗戶,看過去這樣感覺完全不同想法」。

有空間讓小朋友玩來玩去,老宅見證時代更迭,也隨著時光步入荒廢,滿地雜草,剝落磚瓦,腐蝕木造結構,頹圮的老房舍,如今改成一家人生活天地,隨處可見新舊衝突的美感。

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說:「想到小時後,台南記憶,老家在台南,所以我們決定這個要保留下來」。

廁所浴缸保留馬賽克磁磚,站在屋頂上,感受更深刻。

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說:「不同年代屋瓦不同事情,從這地方看到台北市不同風貌,有舊的屋頂形式,新的台北面貌在一起」。

即便身處在城市,仍舊嚮往天空、渴望土地,以往把房舍完全包圍的水泥牆變成可調整的隔柵板,如此打開住家圍牆的作法,挑戰台灣人的既有認知。

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說:「最基本的整個馬路直接打開,會有人氣,晚上有設計燈光,讓地方明亮起來,就不會讓這地方老沉,養蚊子破掉的房子」。

感受生活與街區的溫度,當老屋新生精神,在城市的各種角落發芽茁壯,就能凝聚出人與空間、環境共生的美好可能。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許晉誌說:「一個城市進步不是看它蓋高樓,不是看它蓋了非常,這個新的嶄新的建築,或是嶄新的建設,代表它是進步,我們在看,如果它可以保留對舊的東西、對老的東西,它是尊重的果可以讓老屋新生,這件事情變成一個行動,變成一個運動,真是會讓你就覺得真的是很怡人,很舒服,而且讓人家感動你的城市」。

台北市都更處長方定安說:「我們認為老屋就老了,但是事實上我們也知道一個老屋,它反而更凸顯的一個價值的存在,那除了有一些建築物它考慮到了它的一個實用的機能,不符合現代的需求,或者是它希望整個的建築物的空間,能夠嘗試有另外的一些創新的一個型態出現,透過整建維護,是一個很可行的方式」。

結合設計與創新,老屋再展新容顏,分別獲得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同樣獲得肯定,還有非營利攝影圖書室。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許晉誌說:「如果我們做些,老屋新生或做些改建的時候,因為有一些因為空間的需求不一樣,所以有些增建的部分或是建管的部份,就需要注意你要找好設計師,或是對美學有些處理技巧方法,所以老屋住起來比較舒服」。

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說:「這以前磚塊的牆,我們用簡單水泥把它施作保留起來,讓它變的乾淨簡潔」。

裡頭唯一保留的水泥牆,在63歲的老平房,看不到光陰的痕跡,創辦人曹良賓回憶,整建過程的隱藏成本,超乎想像。

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說:「因為這邊的居民可能很多老師,退休老師這邊,很多國營企業退休的員工,他們對生活的品質比較注重,比較關切,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停下來」。

老平房前身是官員眷舍,閒置3年多被斷水斷電,不只室內髒亂,天花板垂墜,漏水嚴重,直到團隊接手,歷經半年修繕,才成功打造木建材空間,提供自由、免費的攝影圖書,推廣影像文化!

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說:「從原本的樣子比較是,這是一個鐵門拉下來,然後經過,然後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就是跟它的關係是比較隔絕,隔絕的,然後冰冷的到了一個,是完全打開門後,裡面是有很多的藝術,文化的相關的書

然後大小的活動,我相信他們可以感受到那個藝文的能量,在這個社區是有發生的」。

歷經時光洗禮,傳承記憶的老房,不讓這樣的美好,隨著歲月消逝,改造後華麗重生,注入新的靈魂、生命力,讓空間不只是懷舊,而有著充沛活力,進而帶動地方,翻轉城市,成為都市的無限生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