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一球一樹 種下孩子的希望 社會企業挹注偏鄉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守護地球與環境,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種樹。在台東,有社會企業,原本就致力於復育台灣瀕危的原生樹種-牛樟樹,但特別的是,創辦人陳宇華,看到台東偏鄉小學的足球隊經費不足,陷入困境,於是他提出了一項「以樹養球」的計畫,跟在地國中小學合作,孩子們若是參加球賽獲勝了,就能以進球數在學校種下相同數量的牛樟樹小樹苗,等到產生收益,會有三分之一回饋到孩子身上,這項計畫、不只能做到環境保育,更扶植了台灣的足球小將!

把它弄出來然後一隻手從這裡拉出來說:「慢慢已經快完成,輕輕的,放掉了放掉了,放下來,耶我的同袍」。

小心翼翼地,把小樹苗從花盆裡移出來,準備落土栽種,孩子們神情緊張興奮,因為這可是一項,特別的重要任務。

入土蓋來說:「先敲再綁,來你看專業耶,55公分,寫55公分,然後這邊寫2020年」。

這群孩子,都是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的隊員,攜手成功種下了好幾株小樹,並記錄下種植日期,再寫上自己的名字,不只扛起了照顧小樹的責任,更為了自己的未來,種下了希望。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員陳姿妤說:「種樹你覺得過程好玩嗎,開心,可以幫忙埋土,然後還有把那個把樹放下去」。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員高翊說:「有的時候,贏的話我們就會種樹,要做紀念,然後可以幫助地球,它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這樣地球的汙染,就不會那麼嚴重」。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長嚴嘉辰說:「如果要種樹的話,我們都會全隊集合,然後一起去種,有些人會互相幫忙,在跟球場一樣」。

其實,這是一項由社會企業,發起的「以樹養球」計畫,足球小隊員們,只要比賽贏球,就能換來種下樹苗的機會。而這種樹種,是富有高經濟價值的牛樟樹,最後產出與收益,會撥出三分之一,回饋給這群台東在地的足球隊,打造循環價值!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樹其實很特別是因為,樹只要能落土活著三年,尤其是台灣原生樹種,三年如果它還活著,不用太理它,它自己會長得很開心,對我們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一個品項,去支撐足球發展這件事情,所以以樹養球單純的概念,就是小朋友你就努力去踢球,你贏球我就去種樹,種在學校」。

台東豐里國小校長蔡見明說:「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源跟教材,這樣樹的循環利用,來能夠給孩子一些幫助」。

小將們在球場上奔馳、揮灑汗水。豐里國小,發展足球已經50年以上,而現在全校,有超過60名孩子都加入足球隊,堪稱是台東的所有小學中,數一數二的足球尖兵,光是六月到九月,就拿下十幾座獎盃。

一球一樹,意指進球數量,就是種樹的數量,至今豐里國小校內,已有數十棵牛樟樹,種不下的還得種到別的學校去。以樹養球計畫,從2016年開始發展,豐里國小率先加入合作。

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員高翊台說:「為什麼想踢球,幼兒園大班,因為看同學在踢覺得很好玩,所以就跟著踢,就是它會可以一直跑啊,然後我就覺得很好玩」。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長嚴嘉辰說:「我從幼稚園的大班開始玩球,到三年級之後正式出去比賽,你們今年是不是有比賽,你有去比嗎,有,少年盃和體育署盃,兩個都冠軍」。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教練劉明川說:「我們這邊的小孩子比西部,當然我們的家庭環境,是比較偏弱勢的,就是讓小孩子說,我努力踢球,然後有社會來關心我們,那小孩子我們沒有後顧之憂,我們的球鞋襪子,我們的運動服,都可以有充裕的後勤的補齊」。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其實我們我也不懂,我也不會踢足球,我們就純粹幫忙,因為足球我們幫得起,他們的需求其實也不多,那可是在辦足球賽,遇到一個最大問題,其實就是經費,可是我們本業是在種樹的嘛,我們就是在復育台灣原生樹種,在2016年的時候我就覺得,其實這兩件事情,我能不能把它變成同一件事情」。

47歲的陳宇華,是台東人,原本是保險業的高階主管,太太吳忻恩,先前則是在護理界工作,兩人在台北打拚20多年,11年前,偶然開始協助花東地區,舉辦公益足球賽。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他,2015年、也成立了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復育台灣瀕危的牛樟樹,五年前,他毅然決然、跟妻子返回台東,把關注的兩件事、做創意結合。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我們的設計原本是小朋友進球,就用那個小朋友的名字種樹,結果後來發現一個問題,後衛哪有時間進球,後衛都守門,結果你知道球隊反應,小朋友說我們都沒有,我們都沒有樹,後來我們就修改了這個遊戲規則,就是以球隊參加縣級以上的,比賽的(進球)總數量」。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我們現在跟台東大學,正在開發的那個APP是,每一棵樹你只要掃QR CODE,其實它會告訴你這棵樹的來源,是哪一場比賽,哪一個小朋友,這種感覺就變成說,當樹長大,我們都知道這個樹的故事」。

11年來,他們在花東地區辦了12場足球賽,參與的孩子有2300多人,而成立至今,已在全台129個國中小、三個部落累積種下一萬棵牛樟樹,以樹養球計畫,目前在台東,則有五所國中小學參與,他們也跟多所大學合作、培育樹苗。不過,要如何同時做到,復育牛樟樹種扶植足球,又能活化地方呢?陳宇華帶著採訪團隊,來到他的祕密基地。

記者VS.陳宇華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幾天就來一次這樣說:「對,我們只要在台東大概就會,平均大概三天,先把這個枯葉,稍微整理一下」。

這一片的土地,是台東大學教授主動提供,目前已經種植了150多棵的牛樟樹,孩子贏球後,在學校種不下的,也都能種到這裡來。

記者VS.陳宇華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這個是它枯葉說:「那其實枯葉的味道,就非常的香,那這我們可以做什麼,做香包香氣,其實我們枯葉的用法很多,除了香包,其實枯葉枯枝,我們做成商品,都還是有一些下腳料嘛,我們會把它做成,可分解材的原料」。

有趣的是,他們堅決不砍樹,那麼產出從何而來?原來,他們是取用樹木,自然掉落的樹枝或枯葉,做成各式的文創商品,鉛筆、精油,甚至做成賽事的獎牌,販售所得收入,再回饋到足球隊上,以達到環境保育,創造綠色循環經濟。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這個示範區其實就是示範,告訴大家種樹下去,樹產生出來的效益,假設這邊有一個球隊的話,我們能支撐這個球隊的發展,然後讓小朋友從小有斜槓的概念,踢球然後樹又因為他,是因為他踢出來的,無形當中他盡到了一個,地球公民的責任」。

而未來,他們還有遠大計畫,將廢校區也做為種樹基地,並打造一座森林足球場。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能不能踢出亞洲盃世界盃,當然這跟種樹一樣,沒辦法一蹴可幾,只是說基礎的東西要做要先做,我們會希望在台東,打造亞洲第一個森林足球場,當這個森林種回來,它自然產生一個樹的產業鏈,這樣是不是可以促進當地,像現在台灣在談的地方創生」。

除了培養足球人才,希望能從東部蔓延,擴大到全台,他們也期盼能達到地方創生,陪著家鄉、追求夢想的足球小將們,共同成長。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員陳姿妤說:「爸爸也是(足球)教練,他說希望足球可以變得更強,所以他是希望你也當了教練,然後以後也留在台東這樣,(點頭)」。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隊長嚴嘉辰說:「你以後也想要一直踢球嗎,會,想要踢到不能踢的時候」。

台東豐里國小足球隊教練劉明川說:「從(孩子)他內心,已經種下這個很棒的樹苗,同時在他心裡一起茁壯,讓他有回饋的想法」。

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說:「對這些小球員們的一個期待,其實當然很簡單,就是努力踢,踢球可以踢出一片天,可以踢出未來」。

以樹養球,社會企業守護了生態,也替孩子尋找延續夢想的機會!各方資源挹注偏遠學校,像苗栗的雙連國小,有大學生創立社企,幫當地果農賣梨,搶救廢校危機;而在桃園復興區,盛產的媽媽桃,不只拉抬部落經濟,更替小學提撥獎助學金。翻轉偏鄉教育,有諸多難關要闖,但社會的溫暖力量,成為孩子前行的強大動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