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娟 採訪/撰稿 張書堯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現在單身嗎?過去被問到是否單身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感受到壓力,但其實台灣正在進入單身社會時代,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全台灣一人單獨生活的戶數,已經突破三百萬大關,占所有家庭型態的34%。如果成長趨勢不變,2030年,單人家戶的比例,將會超過父母與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型態。這樣的現象不只台灣,全球各國也都正在迎接單身社會來臨,2015年,西班牙和英美等國獨居率超過20%,韓國在2016年更逼近40%,單身潮來勢洶洶,對社會有什麼影響,又會帶來什麼衝擊?一起來看我們的深入報導。
上午8點,一頭俏麗短髮的葉小姐來到捷運站,準備上班。她是科技公司人資主管,目前是單身未婚狀態。科技公司主管葉小姐說:「我是比較習慣在工作上,可能下班的時間,可以自由去做一些掌控,今天想要多加一點班,我就多加一點班,一個人也很好。」
周一到周五,葉小姐天天都像這樣,從台北市搭捷運,再走路10分鐘,到新北市板橋的公司上班。工作時間很彈性,她也很享受目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葉小姐說:「我還滿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可以很自由調配時間,譬如說可能下班,有時候已經7、8點,也不用擔心是不是有人在等你,假日可以愛出去就出去,不出去就不出去,對自由度滿高的。有另外一半的話,我可能就需要考量到,他的下班的時間,或是需不需要平日吃個飯什麼的,會需要再多考慮一些別的東西。」
年齡三十多,正是適婚的年紀,像葉小姐這樣的單身女性,
葉小姐說:「父母或是親戚,會關心身邊有沒有伴之類的,我哥哥今年結婚了,所以變成焦點又會更放在我身上。擔心或是著急,好像也沒有辦法改變事實,但是不會很刻意去強求說,這個階段就一定要有伴侶。這個年紀了,如果這個人他沒有辦法,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或是不是一加一大於二的話,那我覺得好像也不用浪費時間。」
對她來說,讓自己過得好,沒有老年的後顧之憂,比花時間尋找人海茫茫裡的另一半,更重要。葉小姐說:「譬如說現在是有伴的,你有可能老了還是沒有伴,所以與其擔心到那個年紀沒有伴的話,就是不如還是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定期的一些理財跟投資是必要的,但其他的部分的話,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隨時都處在一個有競爭力的狀態,維持現在目前工作的狀態,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隨時都有價值,你也不用怕說,自己是不是因為年紀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被淘汰。」
讓自己維持最佳狀態,下班後的葉小姐,會利用閒暇時間,繼續提升充實自己,偶爾也會和朋友相約聊天放鬆。
葉小姐說:「通常周末的時候,會小酌一杯,如果是假日的話,除了休息以外,還是會看一下有沒有自己有興趣的課程,趁假日的時候去上。因為平常下班,也沒有什麼多餘的時間,可以進修或是閱讀,所以都會把這些排在假日。因為我的工作要跟人有很多的接觸,所以有時候假日時,比較希望可以是安靜的,如果又去參加活動,會覺得上班模式又開啟。」
在目前的台灣社會,大齡單身女性的例子,越來越多。趁著聖誕節前夕,黃小姐特別到朋友擺設的市集攤位,聯絡感情。黃小姐巧遇另一群朋友,其中有幾位年輕人,有男有女,也都單身未婚。
黃小姐也是大齡單身女性,在美國攻讀研究所後就業,職場打滾五年,又到新加坡工作,學經歷出色。如今回到台灣,從事教育工作專案經理,她坦言談過幾段戀愛,也有異國戀,最後沒有開花結果,也單身空窗好幾年。
黃小姐說:「30歲單身,我真的覺得還好還滿普遍的,但是大概到了快要35歲的時候,會稍微有點焦慮,就覺得我如果這時候沒有找到對象,會不會接下來一輩子都單身。大概單身的人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獨立,自主性越來越強。自主性越來越強不是件壞事,但是也代表,你之後找伴侶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因為你對另外一半的配合度,就會稍微變低一點,單身的優點當然就是,你還可以繼續去探索生活興趣,然後有很多自己的時間。」
一個人生活,有更多時間能夠利用,黃小姐的周末下午,是上陶藝課。黃小姐說:「周末一定會比較需要,找一個自己可以另外投入的事情,我就算交男朋友,我覺得在我們這個年紀,大家應該有各自的嗜好,那個型態跟20幾歲的感情不太一樣。我覺得人生很長,如果你自己一直調整,在一個還不錯的狀態,不太需要恐懼說,好像要孤獨終老。我覺得走到某一個點,總會碰到一個可以陪伴的伴侶吧。如果我今天要去配合另外一個人,兩個人一加一沒有大於二,那我可能覺得我一個人生活比較好。」
覺得一個人的生活也很好,不只台北都會區女性,30多歲的林先生,是台中上班族,他也是單身。
上班族林先生說:「單身久到時間沒有辦法想像,已經有點忘記自己單身多久了,不會說特別地排斥,想要交女朋友,但是也不會特別去追求想要交女朋友。應該說,它不是我現在的人生目標,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一個過程,我還是比較把重心放在,個人自我實現上面。很多人可能會講到會不會寂寞,但是我覺得,我的狀態可能是孤單,它是一個人的狀態沒有錯,但是寂寞是心理狀態,我不覺得我的心理狀態是寂寞的。我一直都堅信,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早晚有一天會遇到,自己跟自己頻率一樣相合的人,我覺得那個才是,我會想要有真正的一個感情的狀態。」
沒有另一半,林先生有更多時間可以利用,咖啡廳、戶外運動、健身房是他的休假日常。林先生說:「平常日下班之後,會去健身房去運動,運動完回家後會看一下當天的財經新聞,放假白天時會喝喝咖啡。假日的話,其實我比較習慣是往戶外活動去跑,因為我自己本身有在玩登山還有潛水。上禮拜跟朋友去爬山去賞楓,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裡,很難說把時間留給特定的朋友,因為自己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去專注,還有太多事情要去處理。」
除了自我提升,充實生活,他也提早做好財務規劃。林先生說:「不管是不是有伴,不管是不是自己一個人,我覺得都要做好自己一個人的打算,一個很萬全的準備,不論是在心靈上、生活上或是經濟上,我覺得其實都滿重要的。家庭上面,傳統老一輩的觀念,的確會比較有一點壓力,尤其是過年過節,大家應該都很怕遇到被詢問,有沒有另外一半。現在這樣的生活狀態,我非常滿意,不會刻意去強求,但是也不會刻意去排斥。」
教育基金會專案經理黃小姐說:「如果說真的到那個點,你還是單身的話,就是找一個,就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跟自己的嗜好。」這些30以上40未滿的單身男女們,在對的人出現前,各個安於現狀,不焦慮也不恐慌,甚至做好未來獨自生活的準備,打破單身族群孤獨寂寞的標籤,這情形不只在台灣。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獨身家庭一個人的家戶,這個比例在各國,都漸漸在成長,所以這不是台灣單獨發生的情況。目前在全球,都是有這樣子的趨勢,但是台灣的速度,可能因為一些結構面的因素,而變得比較加速。」
加拿大移民顧問公司資料顯示,全球獨居戶數排名前十
林宗弘說:「1995年左右,我們台灣社會變遷調查,40歲以下已婚的人士,會達到九成。可是我們到2020年這一波調查出來,基本上是53%,所以以前是九成的人,在40歲以前已經完婚了,現在是一半左右的人,40歲還沒有完婚。在過去的30年中間,其實有四成的人,在40歲以下可能未婚,其中可能會超過一半終身未婚,確實未婚或者單身這一個趨勢,可能還是會持續地增加。」
鄰近我們的南韓,2016年,就有超過500萬個一人戶,比例高達40%。2015年,日本的單人家庭比例也有34.6%,成為最普遍的家庭結構,日媒更直接宣稱,進入單身社會,還預估2040年,單身率將達到47%,將近一半的日本人都單身,成為超單身社會。現在台灣的單身人口和家庭,也快速增加中。
林宗弘說:「屬於這些單身者的消費需求就會上升,可能更多人去上健身房、練瑜珈或者是養寵物,寵物的周邊產品市場,可能就會大過嬰幼兒產品的市場,會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變化。大部分的人更加單身的時候,飲食結構就會漸漸脫離過去,那個嬰兒潮世代的都是吃炸雞排,鹹酥雞珍珠奶茶。會發現這個,當人口結構改變的時候,更多人要吃養生的精緻的產品,包括飲食業餐飲業,整個結構還有住宿旅宿,也都會有一些結構性的改變。」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在2020年,一人戶就突破三百萬大關,2021年,增加近10萬戶。會不會繼續增加,有待觀察。2021年,全台一人戶數最多的是新北市,將近60萬戶居冠,台北則有40.5萬戶,桃園29.1萬戶,台中有31萬戶,台南23萬戶最少,高雄41.7萬戶。數字和十年前相比,
單身社會來臨,帶來單身經濟和單身商機,讓過去一個人的邊緣標籤,不再顯得格格不入,漸漸轉化成經濟獨立的象徵,甚至造就新的經濟型態活動,不過單身浪潮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