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行不行? 尊嚴vs.倫理 醫界看法兩極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隨著老年人口逐年攀升,台灣在2025年將近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善終等生死課題也成了討論焦點,知名的76歲兩性作家黃越綏,因為身體健康亮紅燈,日前在等待化驗報告的同時,宣布未來計畫要以「斷食善終」、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而提倡者畢柳鶯醫師,也透過這個方式,幫助自己的母親,以及上百個家庭面對生死課題,讓善終有更多討論空間。不過醫界對於「斷食善終」看法兩極,多數仍認為應以安寧緩和醫療陪伴照護到生命終了,但根據調查,台灣老年人臨終前平均臥床約8年,加上長照資源不足,照護者的經濟和身心壓力難以負荷;從健康老人到生命最後一哩路,如何好活善終,《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落實是關鍵,然而選擇到瑞士安樂死的知名前電視主播傅達仁之子傅俊豪,近年就積極推動《尊嚴善終法》立法,引起正反討論;接下來透過斷食善終的案例,帶您一起探討善終的人生最後課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