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彰化縣
如果您的故鄉有生態豐富的國際級濕地,您會如何保護家鄉最美的風景呢?位在彰化大城、芳苑一帶的彰化海岸濕地,被譽為「台灣最後一塊碩果僅存,無可取代大型泥質灘地」。
洪秋岳是彰化芳苑漁民,在潮間帶養蚵是他的本業,不過這3年來,蚵仔的收成卻大不如前。芳苑蚵農洪秋岳說:「這個是不正常的東西,已經兩年了,全部都是蚵藤壺,都是沒有蚵苗比較多。風力發電,已經影響到我們生存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抗爭到底,希望政府也可以還漁民一個公道。」
彰化海岸濕地,範圍從彰濱工業區,到濁水溪口麥寮離島工業區,南北長達17.5公里,面積1.2萬公頃,寬約6公里,是全國最長的潮間帶。洪秋岳的蚵田,就在這個區域,對大城芳苑一帶的漁民來說,這是代代傳承的一級產業,也是他們賴以
洪秋岳說:「你就把風力發電,盡量找比較沒有人住,還是沒有人生存的地方,蓋在那邊沒有關係。你蓋在這邊的海,影響到這些漁民的生存,我不是怕政府怎麼樣,有本事就來抓我也沒關係,我可以抗議到底。」
早在2009年,這個地方就被當時的內政部營建署,評定為國家級濕地。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國光石化因為八八風災往北移之後,它經過芳苑鄉。芳苑鄉其實是一個,很高度利用潮間帶的鄉村,當國光石化往北移的時候,這邊的反抗聲音就出來了。」
新聞片段(2011.1.25)說:「反國光救彰化,拿著黑白旗幟跟養殖漁業用的蚵殼,300多位芳苑及大城自救會的鄉民,一路遊行前往彰化縣政府表達訴求。」當年反國光石化進駐,成了環保團體倡議白海豚運動的起點,能見度提高之後,彰化海岸濕地的定位也越發清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孫秀如說:「在西海岸有個非常特殊的物種叫白海豚,彰化大城濕地是一個台灣很重要的潮間帶,當時我們發起了全民認股,跟政府租下這塊地,我們要做為白海豚還有海岸生物的重要棲息地。2011年地球日當天,他(總統)其實就宣告政府撤資,不在彰化大城濕地做八輕的投資。」
施月英說:「國光石化撤案之後,地方覺得趕快劃設國家濕地,尤其是海上風機的發展開發,打樁鋪設纜線,導致沿海的蚵仔受了很大的影響,蚵仔上面覆蓋很大量的泥沙。」
中山大學教授邱文彥,當年在環保署副署長任內,見證了彰化沿海一帶居民對濕地的高度期待。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說:「民間團體也認為,這是台灣最難得,唯一而且是最大的一塊泥質灘地。劃設保護區,不是禁絕所有的開發行為,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聯合國一直講濕地保育是促進民智利用,你是可以持續地不會去破壞,影響後續世世代代,利用(土地)的機會或者權利。」
而從生態保育觀點出發,他認為這是國際級和國家級的重要濕地,無庸置疑。邱文彥說:「依照相關的科學調查,或者是民間團體的研究調查,都發現共識最高,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就是彰化濕地。劃設國家重要濕地,不會影響既有的權益,船照走魚照抓。」
2015年《濕地保育法》三讀通過施行,但彰化海岸濕地,仍在生態永續和綠能當道的天平兩端,拔河角力相互競逐,至今妾身未明。邱文彥說:「10幾20年過去了,我們發現現在還是變成暫定濕地。在2007年一共有72處濕地,劃進去這個保護區,但是唯一一塊暫定濕地,用虛線表示的就是彰化濕地。雖然是叫做暫定濕地,但是它也有相當程度上受到關注,所以有一條法條特別提到,暫定濕地也是應該要好好地去保護它。」
鄰近芳苑漢寶村的濱海濕地,同樣也面臨綠能指標之一,風機大軍駐紮的生態難題。彰化縣野鳥學會總幹事李益鑫說:「我們會來這邊看鳥,最主要就是彰化的海岸,漢寶這個地方,其實是候鳥休息最大量的其中一個點。漲潮前大概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前我們就要到,簡單地講就是看到海水淹掉陸域,淹掉灘地,大家就會看到鳥從四面八方,配合著潮線集中。」
根據2013至2019年,彰化海岸濕地一帶的統計資料,在四大樣區當中,漢寶濕地占有全部鳥類調查總數超過35%,每年至少吸引4萬隻次以上的候鳥,在這裡棲息。
李益鑫說:「鳥會隨著潮線一路往內陸逼近,因為它會有空間上的收斂。這邊的鳥種,過去鳥會的紀錄有40幾種,整年度數下來,大概會有2萬隻到3萬隻之間,這幾年其實這樣子的盛況,已經下降很多了。過去是堤上面站滿滿,現在可能只剩三分之一,過去可能一次會有40幾種的鳥類在這邊棲息利用,那現在以風機最密集的空間,可能就只有3到5種鳥在利用而已。我想這個數字,其實都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當然科學上,大家需要再花時間去驗證,可是實際的體驗上跟經驗上,已經改變非常多了。」
他們長時間在濕地觀察,
李益鑫說:「很多人會以為是劃了濕地才要保護,其實不然,濕地是一個自然的地景,它在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裡頭非常特殊,結合在海洋跟陸地中間,有著很多變化。這個空間,其實是人類在認識地球環境裡,應該好好去琢磨的一個地方,好好地把它保存下來。如果從生活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夕陽,看到海水的變化,看到彈塗魚,看到這些鳥類在灘地上的活動,這些價值都難以找到一個天花板,去說它最多就如何而已,它沒有限制,它無止無境,只要我們能保護著它,讓它繼續存在。野生鳥類在遷飛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很穩定的自然環境,這些風機轉動的葉片,我們過去的紀錄鳥類,尤其是彰化這邊,牠從潮間帶跨過堤防,進入到內陸休息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被風機擊殺的狀況。其實我們呼籲再生能源的發展,有很多空間可以去做選擇,但是不應該去選擇一個,長期基礎科學資料。都已經顯示是非常重要的鳥類棲地環境,做這樣的開發行為。」
可預期開發與保育的角力仍會持續,濕地劃設與否,勢必再度成為爭議焦點。邱文彥說:「國光石化已經過去了,現在地方上應該有更多共識,大家來想一想共同研究它未來發展的方向。比如說發展生態旅遊,甚至再更有彈性的運用方式。」
彰化海岸濕地潮間帶,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一級養蚵產業,讓芳苑擁有全台獨一無二,充滿濃郁古早味的「牛車採蚵」文化。所謂的「海牛」是指經過特殊訓練的牛隻,過去牠們主要的工作日常,就是負責拉車和漁民一起到潮間帶採蚵。
牛車往潮間帶的方向走,準備逐浪往海的彼端前進。芳苑海牛學校校長魏清水說:「你看又包場了,整片海都讓你們包場了,有沒有看到。」魏清水是芳苑人也是海牛學校校長,帶領遊客走讀芳苑,潮水退去後的海岸濕地,偌大的潮間帶範圍,
魏清水說:「你注意看,有做觀光或者是撿蚵的,都是這個時間才下去。堤岸出來大概1公里的地方很少養蚵,堤岸的漲退潮時間太短,蚵仔要滋養或者要游泳,要傳宗接代的時間都不夠,所以蚵仔大概是在1公里以外,開始有人在養蚵,逐漸延伸到3公里左右。在這個地方有一個特色,就是平掛式的養蚵方式。」
魏清水說:「國際級的國家濕地,這又是世界級的景觀,你為什麼不把它襯托出來,第一個讓產官學可以看到這個地方,被有效地利用,而不只是站在地方創生的角度,其實牛在這個地方,是很有尊嚴的,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地方可以賺到錢,遊客可以體驗到休閒娛樂,這個地方的人又留得住,國際亮點又看得到,這個東西才是永續。」
記者李婉婷說:「彰化芳苑一帶的潮間帶,寬度最長達5公里,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以海牛採蚵,乘牛車遊蚵田是台灣目前唯一,也是在地最重要的文化體驗之一。」魏清水說:「因為有海牛文化,有國家濕地的呈現跟保護,會更多資源挹注在這個地方。」
芳苑農民洪新䒴說:「我們芳苑人跟這塊濕地,跟這塊海域是很有感情的,孕育我們長大的一代接一代,這是祖先跟我們長輩,留下來這塊土地給我們的。後來我從事農業,跟漁業有什麼關係,當然是有關係,因為祖先留給我們一些基因在裡面,但是我們由漁轉農而已,其實都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
洪新䒴在
邱文彥說:「生態方面的研究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比如說風機對鳥類的鳥擊,會打死鳥類的影響是什麼樣,其實才剛開始在做,可是風機幾乎是快插滿了。這就是外國人批評我們說,我們沒有路徑圖,沒有一步一步目標,一個階段要做什麼,然後就非常匆促地決定這個事情。」
但劃設這個區域成為國家級濕地,大家決定卯足全力再加把勁,繼續為家鄉環境奮力拚搏。施月英說:「地方政府同意劃設,但中央還是要同意才可以。中央想要發展綠能,所以我們很擔心,我們希望中央跟地方政府一起同意,來劃設國家濕地,這是國際級的濕地,保全這個完整的濕地。」
孫秀如說:「我們當然也非常支持綠能,但是綠能的開發上面,我覺得也必須同步考量,生態環境跟生態資源的承載。」李益鑫說:「濕地法,其實是要相對保障大家利用這塊土地,永續地當作生活一部分的法律,劃設國家重要濕地,才可以保障這件事情。」邱文彥說:「行政機關應該站在保護自然濕地的角度,應該要主動地去劃設,主動地去協調,給它更多的資源。」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