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台灣 文創大放|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的印象中,生活裡哪些日常,可以代表真正的台灣味呢?曾經當了20多年廣告人的六年級生柯進東,深感台灣部分風土民情正在快速改變,甚至面臨消逝危機,他想用自己的手作創意,為珍貴文化留下紀錄。2008年,柯進東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創作,將檳榔攤或是夜市攤車,縮小成微型世界,甚至在大街小巷穿梭的修紗窗紗門、沿街叫賣的土窯雞,這些經過改裝的小型發財車,都成為他的創作來源。柯進東希望有更多人,一起熱血加入文創行列,讓世界看見最珍貴可愛的台灣鄉土文化。文創工作者眼中,微型縮小版的台灣文化,如何透過藝術創作精彩呈現,一起來看。

六年級生柯進東,綽號大東哥,曾經當了20多年的廣告人,2008年他開始在網路發表創作,現在他的作品都從文化記憶出發,真實記錄在地台灣味。文創工作者柯進東說:「我現在所做這些台灣味的東西,都是我日常看到一些實際的東西,用自己的專長,做所謂小的部分自己收藏。人文出來,才有真的你在逛夜市的感覺,有少了一個東西就是燈,晚上一定要打燈,才有夜市的感覺。」

柯進東說:「在這個夜市有眾多很好吃的東西,又是很在地的台灣味,像我剛看到這個蚵仔煎,這是我很喜歡吃的蚵仔煎。」柯進東說:「這香腸攤還沒開,香腸也是很在地的,胡椒餅好像也不錯,因為我也好像好久沒吃了,下次再吃好了,這次我想吃的就是旗魚黑輪。」

柯進東說:「夜市應該是好幾年前就有這個想法,這一兩年是因為3D列印真的很成熟,讓我可以實現的實際做法。」柯進東說:「手機隨時都拍很多資料,回來就可以當做參考,到一個程度(微型)小,它要很真實其實有困難度,我只能揣摩情境再放大去看。它其實不是那麼像,遠看的時候,它是一個情境的感覺,就有點像我們去菜市場買菜,很喜歡那個叫賣的聲音。」

記者李婉婷說:「創作者透過細膩的文化觀察,以現代科技3D列印搭配創意組合,看見台灣在地的日常生活百樣,期待透過微型台灣放大文創。」

柯進東說:「像這台就是全部都是3D列印,蔥油餅這台的形體都是3D列印把它印出來。很療癒,自己很抒壓在看這些東西,有時候很專注在情境裡,你拍照在不同角度拍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像在逛實際某某夜市或市集,所呈現的感覺。」

柯進東說:「我去南部,看到了一台很有味道的車,叫土窯雞。」多年前街頭的驚鴻一瞥,腦海中一直浮現的畫面,終於化為實際作品,真實呈現。柯進東說:「我收(集)這些小車差不多有15年,台灣的文化很多,都是用發財車來做生財工具。我後來有做一台大的紗窗紗門,這個是我看到實際的樣子把它做出來的,它有一些工具也都在上面。」修紗窗紗門老闆說:「我做這行差不多40、50年,將近50年,算是很長的時間了。」

柯進東說:「這個產業其實是很特別的,在路上有時候我們看到這種車的時候,叫賣聲聲音就是很有趣的,什麼時候會失傳我們真的是不曉得。像我之前幫它做的樣子,過了幾年,它其實有點改變了,所以有時我在做的時候,就想要保留當下它味道的東西,因為過去了可能就是過去了,它不會再回去了。」

柯進東說:「看到老闆這一台,我的創作我覺得真的很開心,老闆也很開心。在台灣的眾多廟宇當中,這也是我創作的靈感之一。」快速或即將消失的土地記憶,柯進東透過巧手創作,成了微型藝術。柯進東說:「點了(燈)之後,它會像孔雀這樣子開屏,整個都是七彩霓虹燈。我做出檳榔攤,可是要有這種孔雀燈的感覺,當下看到這個真的是很感動。」

瓦斯車上的鋼瓶,如何製作得維妙維肖,全憑創作者敏銳的觀察力。柯進東說:「瓦斯車,我一樣是以現有的素材,把它用改造方式做出來。」記者李婉婷VS.文創工作者柯進東說:「(所以車子是原本的小汽車的素體,那個瓦斯鋼瓶呢),一樣用3D列印把它印出來的,它還有路上要讓人家注意,所以有一些紅旗。」

柯進東說:「資源回收車我為什麼要做出來,在我們這個巷子裡,每天晚上它就會進來,我每天都聽到里長廣播,垃圾車不要落地,你要把它拿出來倒了。因為巷子小,所以他就用這種發財車。」

街頭巷弄裡的台灣,他將意象全部縮小,成為精緻藝術。柯進東說:「把自己喜歡的在地的文化,用實際的模型,微型模型去讓大家看到。市場上發現這塊領域真的是不多,我比較希望說之後的一些創作者,是否可以在台灣這一塊多一點,加把勁讓全世界看到這塊領域。我覺得台灣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可以推廣到全世界去。」

微型世界裡每件作品,都有令人會心一笑的熟悉度,這些元素加上濃郁化不開的人情溫度,強烈深刻又固執地黏著在台灣這塊土地,柯大東創作日常,都是台灣相關文化創作。夜市文化、民粹日常,街頭巷弄裡的台灣,他將意象全部縮小成文化創作。

 

看更多「鈔錢部署」

*審慎投資 風險自負*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