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進行式】勝利星村 重現光榮歲月|華視新聞雜誌

劉十賢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 屏東縣

提到眷村,除了紅色大門和抗戰標語,您還會想到什麼樣的場景?像是位於南台灣,日治時期的軍官宿舍,也是孫立人將軍曾經住過的屏東勝利新村,至今仍保留著日式木造建築的風格,形成獨特的眷村景觀。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房舍老舊,原有居民紛紛遷出,直到2018年,原有建築被改造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如今成為屏東地區,發展文創產業和歷史教育的重要據點。老舊城區如何被活化,肩負傳承歷史記憶的任務?今天的眷村進行式系列報導,要帶您前進南台灣,深入了解勝利星村的故事。

勝利星村導覽員祝毅成說:「早期的眷村裡面,家庭裡面的每個眷戶,大部分都是紅色大門最漂亮,紅色討喜嘛,尤其是外省人非常喜歡紅色的。」65歲的祝毅成,走在從小生活的眷村,一磚一瓦都有說不完的故事,童年回憶布滿每個角落。

這片眷村建物的歷史,得從日治時期說起。1927年日本陸軍飛行隊在屏東機場駐紮,陸續興建了大量日式宿舍。二次大戰後,孫立人將軍帶著一群高階將領入住這裡,命名為「勝利新村」。勝利星村導覽員祝毅成說:「當初孫立人把部屬帶來之後,第一批進駐的要上校以上的軍階,最少你要上校才住得進來,不然住不進來的。」

從日治時期到國軍進駐,同時存在的日式木屋和台式紅門,彷彿見證這段歷史。祝毅成說:「以前他們(日本官兵)可能是用木門或什麼的,那(國軍)就不一樣了,這個是國軍來台之後,住這邊的人家所裝飾的鐵門。」

原眷戶1996年眷村改建計畫啟動,隨著居民陸續遷出,這個地方失去昔日風采,變成一座陰暗的空城。勝利星村皮革設計師陳世陽說:「我是屏東人,學生時期我對這裡的印象,就是比較灰暗,不會去特別注意往裡面去看,但是經過都會看很多草,鐵皮圍起來。」

2018年勝利新村和鄰近的崇仁、得勝新村,被整合規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開始有了新的面貌。記者劉十賢說:「勝利新村全盛時期曾經住了60位以上的將領,當時又有將軍村這個響亮的名號,老舊建築如今改造成文創園區,取名為勝利星村,除了紀念那一段住滿星級上將的光榮歲月,更期待在此培養文創的明日之星。」

名作家張曉風也曾住在村子裡,現在她的老家是間獨立書店。祝毅成說:「她也很懷念屏東,她在屏東這段時間,回來做一些學術的研究討論,會開一些課程。」

園區外圍的兩座遺構公園,透過保留建築結構,延續原眷戶對「家」的記憶。原眷戶李雙麟說:「這是我們的原來的舊家,從這個牆一直到這一小塊,一家5口就擠在這邊,住了差不多70年,來這邊還是觸景生情啊。」李雙麟說:「很有感情,我們雖然是搬到國宅,但還是偶爾會過來走一下,房子原來的面貌還在,最起碼還認得到,以前的家在這裡。」

夜幕低垂,遺構公園內亮起微光,彷佛重現當年眷村的萬家燈火,過去官兵在眷村落地生根,如今這裡還有展現旺盛生命力的笑聲。

抓週館的慶祝儀式也充滿文化氣息。抓週館店家趙宗慧說:「我覺得它(抓週)需要一個有文化的地方,去做一個這樣文化的事情。進來到眷村,我希望我們有一些東西,是符合眷村風格的,所以我們虎衣虎帽虎鞋,它的布紋是迷彩紋。」趙宗慧說:「抓週之後給小朋友穿的衣服,我們設計了兩款,一款是和服,一款是我們針對孫立人將軍身上那一套衣服,打造成一個週歲小朋友穿的衣服。」

巷弄裡的每一家店,都用自己的風格闡述過往光陰的故事。老味道啟發新創意,懷舊的眷村點心紅龜粿和饅頭,搖身一變成為皮革工藝亮點。勝利星村皮革設計師陳世陽說:「進駐到這邊之後,我做一些比較有文化性的東西,譬如說紅龜粿啊蒸籠。其實小時候會看到老伯伯,他們在叫賣就是包子或饅頭,就騎著三輪車,後面一個蒸籠裡面就是包子,後續我們把它設計成可以放零錢,可以放耳機的文創。」

陳世陽說:「我做這個行業已經21年,草創的時候是在路邊攤擺一個小小的攤位,做了幾年之後我們成立工作室,覺得這一個文創園區是給我們這些做文創,非常好的一個點一個平台。這個整個氛圍是我非常喜歡的,就是我喜歡老物件,我喜歡這邊的老樹。」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吳明榮說:「希望這個地方,把它打造成是一個,屏東人想要創業就業,築夢圓夢的地方。所以現在整個勝利星村,有95%的店家是屏東人,是屏東縣籍的人。」

深入勝利星村的另一種方式,是穿上具有歷史意義的服裝,親身體驗時光流轉。和服體驗店儲備店長鄭愉霏說:「勝利星村,它是全台灣最大的日式宿舍,那搭配這些有日式氛圍的歷史,了解這些穿搭的方式跟傳統意涵,讓旅遊不再是走馬看花。」

悉心呵護古蹟的紋理,他們也想保眷村的原汁原味。柑仔店店家蘇永紳說:「門窗玻璃這些全部都是歷史古蹟,甚至顏色都不能修改,譬如說鵝黃色就鵝黃色,綠色就是綠色,完全不能由我們來做任何變更。剛開始這樣嚴格的規定,不能釘也不能修改顏色,其實很頭痛。」保留建築原有樣貌,透過掛畫、布簾,營造復古電影院氛圍,期待再創眷村新氣象。

古蹟重獲新生,也是下一代接近歷史的捷徑。勝利國小前校長詹麗足說:「眷村文化對勝利國小的孩子,是非常有價值,因為勝利國小就在勝利星村的旁邊,當時很多眷村的孩子也會讀勝利國小,所以它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連結。」

詹麗足過去擔任校長期間,多次帶著孩子走出教室,深入園區跨越時空長廊,走進爺爺奶奶曾經生活的場景。屏科大學生吳姵穎說:「因為我們課程講到一些有關於歷史的,然後老師想說帶我們來介紹歷史故事,這裡的一些房屋可能都市看不到,所以我第一次過來的時候,覺得滿驚豔的。」

詹麗足說:「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給他新的東西很必須,但是我們還是要給他一些,文化保存對自己家鄉的認同,讓他們守護自己的地方,我們希望每個孩子不是失根。」

改頭換面後的勝利星村,為觀光產業注入活水。陳世陽說:「早期遊客中北部下來屏東,就是第一站就是到墾丁,現在的遊客進來,都會覺得屏東怎麼改變這麼多,這是我最常聽到遊客講的,我完全不知道屏東市(區),會有這樣的一個景點。」

濃濃人情味就像眷村住戶間的情感,永不退散。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吳明榮說:「所謂眷村這件事情,應該是它的味道,譬如說人的味道,或者整個村子裡面的氛圍,當年眷村不就是如此嗎。歷史建築我們把它復舊如舊,我們並沒有改變它任何的東西,只是進來住的人不一樣,詮釋的風格不一樣,就好像有一些歌曲,不同人翻唱就有不同的味道,勝利星村也是一樣。」

走過動盪的漂泊歲月,勝利星村活化歷史記憶,以創生為名保留大時代曲調,譜寫嶄新樂章。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