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起年 張小媛 台北報導 / 台北市
國道工程緩撞車遭追撞的事故層出不窮,根據運安會調查,近2年就發生216件,而且其中73件,事故當下有開啟駕駛輔助系統,卻還是無法避免意外發生,運安會表示主要原因是駕駛過度依賴輔助系統;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各車廠的輔助系統都無法有效辨識工程緩撞車,也成為事故盲點。
根據運安會的調查報告,從110年的12月到今年11月,一共有216件緩撞車事故,其中有73件當下有開啟ADAS,卻還是發生意外,原因除了ADAS只能當作輔助系統外,重點是它無法有效辨識工程緩撞車。
教授說:「影像感應器它必須要經過訓練,比如說它丟了10萬輛各式各樣不同的車子,丟進去AI訓練,那它如果看到類似的東西攝影機發現之後,那它就會剎車。」
專家說明所謂的ADAS,就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由「攝影機」接收影像判斷前方是否有車輛,而這些影像得要訓練AI認識才能判定,另外還有利用「毫米波雷達」,接收電磁反射波,但專家說明問題就在,影像感應器通常由國外的公司研發,因此如果AI沒有學習台灣緩撞車的影像,就無法偵測,另外靜止不動的緩撞車,很有可能被判定為非道路上的車輛。
教授:「影像它沒有訓練到,那通常還有第二道就是毫米波雷達,它也可能又把它濾掉了。」運安會強調,各廠牌的ADAS都未達自駕等級,部分駕駛誤以為可以完全放手,甚至恍神影響交通安全,交通部未來研擬將ADAS納入駕照考試題庫,期盼把緩撞車事故降到最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