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瓶糖風暴 食安危機 華視獨家調查|華視新聞雜誌

劉十賢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知道什麼是蠟瓶糖嗎?這款以蠟塊包裹彩色糖漿的零食,內含糖漿、果醬,吃起來具有「爆漿」的口感,是只能咀嚼,不可吞食的糖果。透過抖音等社群平台廣泛傳播,加上許多網紅開箱推波助瀾,蠟瓶糖在台灣也造成一股購買風潮。但這種境外零食真的安全嗎?衛福部呼籲,蠟瓶糖因為沒有經過合格程序進口,屬於違法商品。但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網購平台上仍然可輕鬆購買;產品標榜所謂「可食用蠟」也可能危害健康。究竟這類走私食品為何能持續流入市面?邊境把關與食安稽查,還存在哪些疏漏?家長與老師,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認識食品暗藏的風險?帶您了解。食安專線1919。

家長劉先生說:「不要說你,爸爸這樣看也會覺得看起來好好吃,好像應該買一下試試看。」曾購買蠟瓶糖高中生說:「通常都在抖音看到,說什麼甜味剛剛好,然後很好吃,我就是無聊在蝦皮上買到的。」

味同嚼蠟用來形容事物枯燥乏味,蠟若成了食物,味道恐怕不理想。但您能想像「嚼蠟」竟然成為中小學生之間,一項流行的新奇事物嗎。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代表李雨函說:「九月初的時候,我在服務的(教育)機構,從幼稚園中班一直到高中高二,他們竟然都有一個共通話題是蠟瓶糖。」

透明蠟塊包裹彩色糖漿,手機螢幕裡,網紅吃得津津有味,每咬一口都是爆漿口感的味蕾體驗。這類被稱為蠟瓶糖的零食,2024年在中國社群平台爆紅,加上大量影片推波助瀾,也在台灣校園掀起一場,看似甜蜜的食安風暴。李雨函說:「它有非常多的造型,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很容易吸引到孩子的目光。抖音那些拍攝者,不斷強調這個東西有多酷,更勾起孩子們的好奇。」

TikTok、小紅書等平台,屢次帶動兒童食品風潮,家長也感受深刻。從事補教業的劉先生與四年級女兒Sonia,互動密切感情融洽,卻沒料到同學間的分享和網路熱門話題,正悄悄讓一些,有安全疑慮的流行商品,滲入日常生活。國小學生Sonia說:「他(同學)生日的時候發蠟瓶糖,然後就有同學跟我說在網上有看過,我就很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家長劉先生說:「我一看到新聞就問她,她說這個我知道啊,然後我就很緊張說,你該不會有吃過吧,她說我是還沒有啦,但我很想要試試看。」Sonia說:「我聞到那個蠟的味道,不太好聞。」

高中學生說:「一開始收到的時候,以為它是很好吃的一種(零食),吃多之後就感覺那個蠟有點塑膠味。」國中學生說:「有化學的甜味,太甜了不好吃。」國中學生說:「那時候其實很想買,因為我想找同學代購,但是我後面有發現蠟瓶糖的皮是不能吞的,可是他們(網紅)卻會因為影片的關係,直接吞下去,這樣根本就是在誤導小孩。」

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說:「以蠟瓶糖來講,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業者申請(進口)輸入查驗,所以如果你是在網路上販售,那就是不可以。」2024年9月,衛福部出面表示這類商品涉及違法,呼籲民眾別再購買食用。地方政府衛生局隨後也啟動稽查,在多處夜市查扣非法販售的蠟瓶糖。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024.9.17)說:「現在看到網路上,有一些宣稱它是(使用)天然蜂蠟,這個可能性不高,因為天然蜂蠟第一數量不多,第二價格也比較昂貴。」

官方行動是否真有發揮嚇阻效果,一週後記者嘗試在網購平台輸入「蠟瓶糖」,乍看無法找到任何商品,然而使用以圖搜圖功能,琳瑯滿目的品項,瞬間映入眼簾。網路賣家將品名更變為「一口秒」等,看似不知所云,卻充滿暗示的關鍵字。實際下訂後等了兩週,果然收到一包,七彩繽紛的蠟瓶糖。直到2024年12月,店家魚目混珠的手法,持續猖獗,蠟瓶糖被偽裝成,鈕扣或模具上架,仍然能夠順利買到,賣家甚至不諱言,就是為了規避平台規定才無法明寫品名,知法玩法的手段,讓消費者無從判斷。

記者劉十賢說:「透過網購平台,我們買到高人氣的鮮豔糖果,但是這樣的食品,吃下肚到底安不安全,要請專家來替我們解析。」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陳炳輝說:「包裝完整性不,搞不好有被人家動過手腳。標示一看就是很大的問題,因為它連進口商的資訊都沒有,檢驗合格的字號,進口許可也都沒有,成分標示也有問題。他還寫了什麼合格證,我就搞不懂,為什麼這樣的標示,還會有一個合格證在那裡。」

包裝標示模糊不清,暗淡墨水寫著,食用蜂蠟和濃縮果醬,果真如此嗎,透過科學儀器,進一步尋找答案。陳炳輝說:「利用熱水浴的方式,先把蜂蠟溶解成液態,再把它放在比較低的溫度(冷卻凝固)。上面白色的部分就是所謂固態的蜂蠟,水溶性的色素很容易沉積在底部,像這一種比較淡的顏色,通常都是要經過好幾種不同人工色素的調配。接下來我們要進行實驗,要確定說這個蜂蠟的熔點,有沒有合乎標準。」

可作為食品添加物的蜂蠟,熔點大約在攝氏63度上下,倘若檢測結果低於這個數字,可能表示產品所使用的蠟,有安全隱憂。陳炳輝說:「我們測到這個蜂蠟的熔點是在55度,那一般純正的蜂蠟,熔點應該是在63度,所以表示業者使用的蜂蠟並不是純正的,可能來自於其他種類的蠟。譬如說石油經過提煉,所得到的(工業用)石蠟,價格可以差四倍五倍,那通常雜質會比較多,可能也會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如果攝取太多,對腦部的神經系統或肝腎的功能,會有一些損害。」

如果遵照網路上流傳的所謂正確吃法,嚼食後就把蠟吐出來,是否就能避免危害,陳炳輝說:「還是會有危險,因為我們有唾液,有部分的成分會經過唾液跑到體內,所以還是要非常小心謹慎。」

近年來來自中國的多項產品,屢次在台灣引發食安與健康疑慮。李雨函說:「上一個這樣的現象是魔芋爽,鈉含量非常高,對孩子的身心同樣不是非常好,那它們一樣都是可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對孩子們來講,如果真的吃了或是也去買了,那大家就有共同的話題。」

走在新北市板橋區這座夜市,零食攤上蒟蒻海帶糖果,甚至含有海鮮與肉類的食品,一字排開任君挑選,吸引不少遊客駐足。目前正風靡中小學校園的商品像是魔芋爽、辣條、可以拉絲的老酸奶,在這裡都找得到。但仔細看包裝,全都沒有繁體中文標示和任何國內檢驗合格標章,這些不明商品究竟從何而來。夜市店家說:「淘寶可以買到,從中國進來的啦,我直接從中國朋友那邊,現在外面很多(通路)都買不到,蝦皮還是買得到。」

網購平台和實體攤商,儼然已成為一條問題食品產業鏈。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境外食品若要在台灣合法上架販售,必須要經過主管機關檢驗核可,且上市時,外包裝要用繁體中文,標明內容物添加物營養標示,同時要附上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單位的聯絡方式,才能保障消費者在發生問題時有申訴管道。

但現況看來,政府稽查裁罰的力道,真的能夠面面俱到嗎。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說:「地方衛生局(截至2024年12月),總共查了八千(多)家,超級市場、夜市、攤商、雜貨店等等,總共有查獲兩家攤商販售蠟瓶糖。新北市衛生局的部分,有查獲網購平台,一家業者販售蠟瓶糖。」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查緝的量跟裁罰的量,數字要能對等,因為裁罰數量不上去人家就不會怕。台灣就是最好的食品漏洞的地方,當某個東西已經進到台灣來,它可能已經醞釀成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食藥署才開始去檢驗,我們的源頭其實永遠把關不到。」

這些未經申報核可的境外食品,在國門邊境虎視眈眈伺機入侵,食安攻防戰一觸即發,快遞包裹飄洋過海而來,在抵達消費者手中前,得先通過海關的多重檢查。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課員說:「最重要的第一個還是影像,其實海關一直以來都有做一些(影像辨識)訓。糖果其實就很明顯,它顏色也會比較深。」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課員說:「很明顯看到它外觀是糖果,在查驗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一下它產地是不是中國的,這個是屬於中國的管制物品,所以其實是不得以通關的。」

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快遞機放組組長游文昌說:「海關在邊境查緝上,查獲類似中國加工食品是滿多的,從本關(民國)112年到113年10月止,查獲中國加工食品例如黃飛紅糖果或麵食類,大約有4700件,重量達到三萬兩千公斤,查獲的筆數也不在少數。落地前申報資料的過濾篩選,貨物實體抽驗抽核,在X光的攔檢作業,電腦去篩檢,可疑的貨物設定C3的(驗貨關員)查驗,一道一道多道的查緝防線,盡量不要有疏漏。」

然而層層把關卻仍有疏漏,看似便民的「少量進口」規範,極有可能就是,非法食品流入的灰色地帶。鄭維智說:「如果民眾是從國外攜帶一些產(食)品回來,重量在6公斤以下,1000美元以下,可以自用帶回來,是免申請輸入查驗。但是如果進來還要販售,那就違反食安法30條,要處3到300萬。」

無論是旅客合法攜帶入境,或者國外親友寄送的食品,一旦轉售便會觸法。但因為入關時,無法全盤掌握後續用途,等同為非法販售境外零食,開了一道後門,要及時防堵執行上充滿挑戰。游文昌說:「在邊境上,我們針對分拆成好幾個小包,最後集起來可能到達一、二十公斤,或者是整箱大箱的黃飛紅啊蠟瓶糖啊或者其它的(經濟部未許可之中國食品),查到的話都是加以查扣然後裁處。不是說經常少量進來,就可以讓他做這樣的違法動作。」

專家認為,既有監管體制存在諸多限制,提升消費者選擇安全食品的意識,與前線稽查同等重要。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呂廷璋說:「太過於強制就會變成擾民,但是(完全)放任不管風險會提高,所以基本上還是風險控制的問題。民眾對於自己所選購的食物是有責任的,你買的電商是不是可信可靠。」呂廷璋說:「然後你買的東西,它標示來源都不清楚,你怎麼知道他用的糖是可以吃的糖,這個不可控的風險,其實遠遠大於糖吃太多。」

面對裹著糖衣,色彩繽紛的食安陷阱,孩子們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風險識別。課後陪讀班教師林韋伶說:「孩子們有跟我說,爸爸媽媽買了這樣的東西給他,他們只是覺得小孩會喜歡吃所以就買給他們了。那我就說,爸爸媽媽你可能要注意一下,因為上面的成分如果沒有標示清楚,盡量就是讓他們少吃這些東西。」李雨函說:「家長這個角色非常地重要,他們等於是保護孩子的第一道防線。所以今天可能他們回家聽到孩子在談論,學校同學都在吃什麼的時候,家長的反應是那我也買給你吃吃看,還是家長真的去了解這個東西是什麼。」

想保護孩子快樂健康的童年,家長心中的那把尺,該怎麼衡量。家長劉先生說:「我們好像要陪著小孩,去認識他們現在的世界,如果只是一昧地覺得,就讓他試試看啊沒有關係啊,我覺得其實小孩是沒有辦法從裡面學到什麼的。不管是父母或是政府,我們真的就是要多關心彼此,就是他看到的東西是什麼。」

網路資訊紛亂的年代,想杜絕來路不明的食品,絕不能掉以輕心。別讓好奇心凌駕食安,助長非法業者日益壯大,否則一旦成為破口,你我的健康將付出沉重代價。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