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若封鎖台「水電糧食」夠撐?郭智輝:不便透露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面對國際局勢的動盪,假如未來我國進入緊急狀態,水電與糧食夠撐嗎?農業部去年曾報告,國內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是18年來最低紀錄,隨著近期外媒報導,中國又有對台封鎖的計畫,戰時物資問題又浮上檯面,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有準備對策但不便透露。

經濟部長郭智輝(3.25)說:「這個我們都有因應的對策,那撐多久不方便回答。」一開口就得回答敏感議題,戰時能源物資儲備成為焦點,因為外媒頻頻報導中國對台封鎖計畫,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準備階段,就在五個月前中共圍台軍演之際,水電糧食議題也曾浮上檯面。

立委(民)羅美玲VS.經濟部國營司司長胡文中(2024.10.23)說:「萬一我們遇到中共來做封鎖的話,我們要如何處置呢,我們有這麼多能源是靠進口的,如果這三個天然氣接收站能夠,順利完成的話,我們大概法定的存量,大概到達14天以上沒有問題。」

當時經濟部掛保證能源沒問題,不過民以食為天,看看這糧倉裡放眼望去,盡是一袋又一袋的稻穀白米,若有個萬一這些存糧夠撐嗎。根據農業部最新發布,2023年糧食供需年報,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創下18年來最低紀錄,穀物自給率更下滑到25.5%,蔬菜自給率寫下近10年最低。

立委(國)李彥秀(2024.10.23)說:「糧食的自給率訂在40%的目標,是不是能因應戰時的緊急狀態,都還有很大討論的空間,但是我們農業部,如果不能拿出具體的辦法,台灣要守住30%的自給率,恐怕都不是太樂觀。」

時間回推到2020年4月,當時國內公糧庫存大約86萬噸,加上民間糧商庫存至少110萬噸,還沒包括一二期作的新收成,以國人稻米月消費量10萬噸來計算,起碼可以撐過9到11個月,基於國家機密考量,農業部很低調不便透露最新庫存,不過學者指出稻米安全存量,保守估計至少要有3個月,倘若當年豐收的話,國內庫存更是綽綽有餘絕對足夠。

只是除了白米之外,像是95%仰賴進口的小麥,還有蛋白質來源,其實都潛藏隱憂,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雷立芬說:「比如說港口被封鎖了,那我們的飼料玉米大豆可能就進不來,那我們的家禽家畜就沒有食物可以吃,當然我們就沒有肉可以吃。」

間接衝擊還是在,就怕中國文攻武一波波,學者建議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升糧食自給率,像是民間自行預存至少3個月,或是家畜飼料以自產代替進口,做好一切準備抵禦外界威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川普地震緬甸美國泰國中國立法院日本國民黨民進黨罷免曼谷天氣關稅車禍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