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戰爭的武器-裝甲運兵車

邱哲政 葉耀天 報導

  一聽到裝甲運兵車,很多人往往認為它只是運輸的一個工具,其實在現代化的戰爭中,裝甲運兵車所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只於此,裝甲運兵車最初只是用來配合作戰用的,但是因為它的裝甲不斷的增厚,火力不斷的增強,現在的裝甲運兵車作戰的能力,早已不輸於一般的戰車,也因此它已經由第二線的運輸工具,躍居為第一線的武器。

  二次大戰的時候,戰車主宰了戰場,它決定陸地戰爭的速度和成敗,在一次大戰時,戰車的速度慢,可以配合步兵進行作戰,但是到了二次大戰時,戰車時速已高達48公里,比步兵快上十倍以上,戰車如果不能協同步兵作戰,很容易遭到敵軍的破壞,因此人們意識到,必須另外建造類似戰車的車輛載送戰鬥人員,這個觀念造就了今日的裝甲運兵車。

  二次大戰時,美軍率先使用裝甲運兵車,當時的M-3半屨帶式裝甲車就是代表作,它在後輪部分裝上屨帶,比單純使用輪胎更有機動力,而且車身上加裝一挺五○機槍,提供戰鬥人員更多的火力支援。

  裝甲車在戰後逐漸的演變,一九五○年代,一種新型的裝甲車問世了,它簡稱APC,也就是武裝人員運兵車的意思,這一型的運兵車以美國M113最負盛名,它採用全屨帶式設計,在機動力和火力上大大超越以往的車種,可以提供戰鬥人員完全的保護。

  武裝人員運兵車的基本任務,是將步兵送往戰場,協同戰車作戰,但它也可以擔任火力支援的任務,以及運送傷患前往後方,M113運兵車是美軍使用最廣的車種,到目前為止已經製造出七萬多輛,分佈在全球各地,我國陸軍也使用M113運兵車,除了運送步兵外,最近M113運兵車也改裝為反坦克裝甲車,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攜帶拖式反坦克飛彈,以及可以保護炮手,以免受到敵軍的反攻擊。雖然M113運兵車是五○年代的產物,但是它的可塑性大,使用年限長到現在仍活躍戰場,今年的波斯灣戰爭中,M113就來往奔騰在中東的大沙漠中。

  海軍也使用運兵車,它稱做水陸兩棲攻擊裝甲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水鴨子,基本上,海軍使用的運兵車,和陸軍有些差異,海軍的運兵車體積比較大,車身以鋁合金製成,即使遇上大風浪也不易沉沒,它的推進力來自後方的水中引擎,可藉著調節板來改變行進方向,一旦車子上了陸地,它就和一般的裝甲車一樣,可順利在陸地上行走,這種兩棲攻擊裝甲車,使用的屨帶要比一般的裝甲車複雜的多,在水中行進時,屨帶的弧度要大以產生較大的前進力量,但是一到陸地上屨帶弧度要縮小,以免讓車子卡死在沙堆上。

  除了屨帶外,輪式的裝甲車也不停在改進,近幾年,由於輪胎工業的發達,製造商已可以生產一些適合在泥濘,及雪地上行走的特殊輪胎,加上輪式裝甲車製造的成本便宜,更加強了它的競爭能力,南非開發的獾式裝步車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南非的獾式裝步車是輪式車輛,適合各種困難地形,它的配備比一般屨帶式裝步車經濟,而且結構簡單,容易維修,獾式裝步車另一個特色,是針對地雷的埋伏做了特殊設計,在南非和安哥拉及古巴作戰時,隱藏的地雷曾是裝步車最大的威脅,獾式以加強裝甲的抵抗力來對抗地雷,保護車內步兵的安全,另外,獾式裝步車還配備一尊六○迫擊炮,及一座九○公厘大炮,火力是數一數二的。

  法國陸軍目前採用輪式及屨帶式混合編組方式,降低武器採購成本,並適應戰術上的需求,屨帶式裝甲車以AMX-10型為主,而輪式裝甲車則主要是VAB型,VAB是由法國著名的雷諾汽車廠製造,它採用先進的獨立懸吊系統,在越野上有更好的機動力,它可搭載八名全副武裝士兵,及其他重裝備,目前法國以屨帶式的AMX-10P型裝步車,充作歐洲防衛車輛,而VAB主要是用在海外佈署的快速部隊上,在波灣戰爭中,我們就經常看到法製的VAB騁馳在滾滾的沙漠中。

  蘇聯在裝甲車的發展上,也有可觀之處,在一九六○年代中期,蘇聯軍方認為可能會有核子戰爭,因此開始著手設計新型的戰鬥步兵裝甲車,蘇聯的BMP-1裝步車是第一部戰鬥步兵車,它可以讓每名士兵都待在車內並向外射擊,此外車子本身有機槍和反坦克飛彈,以防衛自己遭到敵軍戰車的攻擊,目前蘇聯已發展到BMP-3型,它配備有一挺公厘的機關砲,還有一尊公厘口徑的大炮,火力不下於一般的重型主戰車。

  蘇聯裝甲車的觀念曾在歐、美引起一陣騷動,歐、美武器專家一直在頭痛,到底裝步車該增加火力,還是要加強裝甲厚度,加強裝甲厚度其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成本上的困難,目前裝步車的成本大約是戰車的一半,但是如果把裝步車的裝甲增加到和戰車一樣的話,那麼一部裝步車的成本,就幾乎和戰車相同了,這種成本,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和蘇聯在內,誰都負擔不起。

  在過去二十年中,隨著汽車科技的進步,低成本、高機動力的輪式裝甲車,有直追屨帶裝甲車的趨勢,它已不再被視為第二線的武器,而可以直接在第一線執行裝甲偵察任務,未來配合公厘低後座力炮的誕生,裝甲車也擁有主力戰車的火力,這麼一來機動部隊不僅擁有高機動力的車輛,更有強大的嚇阻力量,這使得任何侵略者在發動戰爭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