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外的第二選擇(快語台灣)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三天前群策會舉辦了一場「台灣新憲法」國際研討會。會中討論到國號時,法國學者高格孚建議採用「中華台灣民國」,引起激烈討論。自從1949年底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之後,「中華民國」的名號只能在原本沒有參加中華民國建國的台灣來使用。但到了今天,這個國號已經無法在國際上通行自如了。

  自從1949年底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台灣實際上一直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生存發展。在台灣的土地上獨立發展了五十幾年的國家,卻不能稱為台灣,實在是沒有道理!台灣既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而舊國號又產生問題,因此制憲正名的主張乃應運而生。堅定的台獨主張者堅持正名為「台灣」,然而長期在國民黨教育的制約下,「中華」一詞確實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

  在「台灣」與「中華」之間,形成兩極對立。這兩極之間,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高格孚提出「中華台灣民國」的建議,就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其實這種思考,早在32年前的1972年,雷震就已經提出了。來自中國浙江的雷震,在坐過十年的政治牢之後,面臨台灣外交的挫敗。他寫一篇〈救亡圖存獻議〉的萬言書給當時的蔣介石總統﹐提出十項政治興革方案。其中第一項建議就是更改國號。雷震建議改國號叫做「中華台灣民主國」。他說,用「中華」兩字「仍可以對得住創造中華的祖先」。而用「臺灣」兩個字是「顧及現實環境」。雷震這樣說:「我們今天統治的土地,本來叫做『臺灣』,今天將『臺灣』二字放在國號裡面,那就不是神話了。

  我們以臺灣地區成立一個國家,乃是天經地義,正大光明之事…」32年前雷震的主張,或許可以化解「中華」與「台灣」的兩極對立。在「台灣」之上多加「中華」,並不影響台灣獨立自主。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國家,使用共同的種族名詞或者是地理名詞。例如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多冠有「阿拉伯」之名:像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像埃及全名叫「埃及阿拉伯共和國」、敘利亞全名叫「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北葉門全名叫「葉門阿拉伯共和國」等等。他們的國名都出現有「阿拉伯」,但他們都是獨立的國家。如果「中華」是拋不開的圖騰,而獨立自主的台灣又不能沒有名符其實的國號,那麼雙方何妨各讓一步,「中華台灣」也許是雙方可以考慮的第二志願。(世新大學教授 李筱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