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孟加拉
孟加拉這位建築大師,獲獎無數,最近卻蓋起迷你房屋!孟加拉一位國寶建築師,近年投入「小房子」計畫,幫助氣候難民。原來在氣候變遷下,孟加拉河流不時氾濫,迫使當地居民不斷遷徙。這位建築大師,設計出結構穩固的卡榫,讓難民用輕盈的竹竿,就能搭起2層樓房屋。就連收容緬甸洛興雅難民的收容所,也採用他們的設計,以在地建材,讓更多人找到一個家。
俯瞰孟加拉的河流,美麗之中蘊藏哀愁。一艘小船停泊在沙洲,上頭的竹子,就是蓋起家園的材料。孟加拉人,是氣候變遷最前線的難民。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很多人失去土地,很多城鎮消失在水中」,曾經奪得索恩獎、里斯本3年展終身成就獎,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 30年生涯獲獎無數,這回蓋起移動式房屋。
她設計出結構堅固的鋼鐵卡榫,只要把竹子插進裡頭,就能撐起一個家。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我們決定專注在創造一種結構,輕盈可拆卸反映環境,人們可以在遷移兩地時使用」,選擇就地取材,不靠進口。中空有節的竹子,讓一再搬家的難民,減輕行囊。一家人跟左鄰右舍,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搭起兩層樓的Khudi Bari,在孟加拉語的意思是「小房子」。
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小房子』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有2層樓,如果淹水你可以把,家人家當移到樓上,可以拯救自己」,1樓可以擺放農作物,2樓可以提供4個成人睡眠。包含蘇納姆甘傑、昌德浦等地區的孟加拉的河流,每隔幾年就會改道,侵蝕大地,架高的建築,更能防止洪水淹進家裡。「小房子」的建造方式,同樣腳步輕盈,一棟一棟緩慢實驗,讓當地居民適應改變。
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我們不是要建造整座村莊,我們蓋這些房子,觀察建築與氣候的影響,在不同的氣候現象之下,同時觀察人們如何適應」,不只氣候難民,政治難民,也靠「小房子」安身立命。100萬名洛興雅人,從緬甸逃離迫害,住進孟加拉邊境以內。流浪的洛興雅人,無法搭建永久居住的房屋。
瑞士駐孟加拉大使館,想提供人道支援,於是請來「小房子」建築團隊,把同樣的建築結構擴大,建造100棟難民營,每一棟只需要花費美金450元,不到台幣1萬4千元。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我真的很喜歡設計公共項目,尤其是人們聚集的地方」
虔誠禱告,微風吹過臉龐。這座清真寺是Marina Tabassum拿下阿卡汗建築獎的作品,磚牆砌成特定方向,可以讓風吹進清真寺,也導入陽光。樸實的建築物,融入社區,外頭也成為小朋友玩耍的空間。低調的紅磚,正是孟加拉在地建築素材,不讓建設過程,多留幾步碳足跡。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說:「一座城市的健康,取決於它的公共空間,這真的影響居住者的心理,與精神層面的健康」,孟加拉首都達卡,在經濟發展下,逐漸蓋起捷運系統,重新推動都市計畫。Marina Tabassum卻不鍾情光鮮亮麗的玻璃帷幕,要用獨樹一格的建築語言,改造屬於孟加拉人的空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