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中國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日前出訪中國,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進行「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後,召開聯合記者會,兩人都談及德中之間的貿易依賴,然而立場卻存在明顯落差。而就在這之前,其實德中關係就陷入尷尬,因為德國正在重新考慮,去年同意授予一家中國集團入股德國漢堡貨櫃碼頭股份的授權,主要因為那個貨櫃碼頭,現在被歸類為德國的「關鍵基礎設施」。今天的專題報導,一起來了解對於中資入股漢堡港,到底存在什麼爭議,支持和反對者,又各抱持什麼立場。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說:「(確保)我們的經濟安全,是我們現正努力的中國策略,核心的議題之一。」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說:「中德要合作不要對抗,中德是夥伴不是對手。」
在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後,德中兩國外交部長,都談到兩國間的貿易依賴,立場卻顯得有落差,貝爾伯克還多次重申,台海穩定與歐洲有直接關係,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說:「(若)台灣海峽的軍事升級,如我所言,(全球)有50%經濟運輸,都經由此通過,對世界將會是最糟的情況,對我們而言更是,因為我們是最大的工業國之一。」
德中近期關係,還因為另一件事顯得尷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德方對中遠集團,收購漢堡港碼頭的來龍去脈,心知肚明。」2022年10月底德國總理蕭茲,不顧許多部會首長反對,同意中國航運巨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入股德國第一大港口漢堡,買下4個貨櫃碼頭中的托勒奧特碼頭24.9%的股權,但就在4月12日,德國表示正在重新審視這個決定。
德國經濟部發言人巴倫說:「既然先決條件出現變化,我們德國經濟部,正基於我們職責範圍,研究這將對整體情勢,產生何種影響。」托勒奧特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在2023年將超過327萬噸,因此被德國聯邦資訊安全局列為「關鍵基礎設施」,也就意味德國必須重新評估,這筆入股交易,甚至有禁止的可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希望德方,不要將正常的商業合作,泛政治化泛意識形態化,泛安全化,人為設置障礙。」中國氣得跳腳,因為歐洲各大港口中,漢堡是唯一一個,中資尚未入股的港口,也是全球第三大海運商,中遠集團,在歐洲佈局的最後一個環節。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說:「然而很清楚的是,我們在某些領域依賴中國,這並不好,我們也必須要記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教訓。」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對中國態度便轉趨強硬,包括國防內政經濟,外交財政交通等六個部會,都擔心專制政權(TAGA),可能會利用經濟影響力,貫徹自身地緣戰略利益,認為事關德國獨立自主,因此大力反對中資入股漢堡港。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說:「我們歐洲的利益,就是要確保經濟安全。」此外中資入股漢堡港,可能會讓中遠海運獲得,不正當競爭優勢,反觀德國企業,至今仍然無法,在中國入股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並不符合中國所謂的互利互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中德務實合作,建立在企業自願的基礎上,互利互惠共贏。」
蕭茲擔任漢堡市長時,入股案就已經列入議程,希望藉此讓漢堡港,成為「優先轉運樞紐」,提升漢堡港的吞吐量,漢堡港2021年貨櫃吞吐量,在歐洲排名第三約830萬,漢堡市政府擔心,如果入股交易流產,貨櫃運轉將會被,航道水文條件更好,中遠海運也早已入股的第二大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或是第一大港,荷蘭鹿特丹給搶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我們在此敦促德方,客觀理性地看待兩國務實合作,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不斷表示商業歸商業,如今漢堡港轉運的貨櫃,有近三分之一,是來自或要前往中國,中國也連續7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國,支持方強調,中遠海運入股並不會獲得,港口設施的特許權或排他性權利,也不會獲得敏感航運數據,土地所有權仍是德國國有,港口的整體運營,也100%由漢堡港務局負責,況且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就算賣出股份,德國也必須持續監管。
政治經濟局勢相互牽動,對於中資進入漢堡港,身為歐洲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德國,究竟會如何決定,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