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盼打造無人機隊 外媒:面臨供應鏈挑戰

林琬瑜 張桓軒 蔡銍湣 彭冠霖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無人機持續在台灣空防,扮演重要偵察角色,不過華爾街日報中卻寫道,台灣的無人隊,正面臨中國供應鏈的挑戰,報導中就有無人機業者坦言,光是我國勞力成本高之外,引擎材料若改成澳洲製,就要貴上20倍。另外中共解放軍持續擾台,近24小時至少就有共機23架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呈現四方包夾模式。

又有共機侵擾我國,國防部,從昨(23)日早上6點到今(24)日早上6點,共偵獲了共機23架次共艦7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北部西南部,以及東部空域,航跡圖呈現「四面圍台」態勢,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說:「(共機)架次會愈來愈多機型也變多,第三個就是他的時段滿多的,不光只是白天的時段過來,包括晚上包括小夜航大夜航。」

要給台灣壓力,解放軍擾台不間斷,就連台灣積極發展的無人機國家隊,也感受到中國壓力,美國華爾街日報中國掌握產線為題,點出台灣無人機產業,正面臨中國供應鏈的考驗,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說:「無人機在飛行的時候,對於影像的穩定性是非常關鍵的,第二個就是所謂的發動機,不管是吃油還是電動的方式,國內也都需要再進一步的強化自製能力。」

像是報導中就提到,業者指出無人機中扮演偵察核心的雲台系統,因為國內勞力成本太高,大多數組件須運往中國進行組裝,也有其他家業者,因為要取代中國引擎換成澳洲製,但成本卻高出20倍。

雖然國防部打算未來五年多花56億預算,向民間廠商採購約3200架無人機,但以烏俄戰爭來看 光是每個月就要消耗掉一萬架,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說:「不要再外買了因為外買受制於人,還有後勤補給相關的零件組件,都要依賴國外,我們不要我們自己已經會做了,為什麼我們不把這些投資,我們這些採購放在國內呢。」另外也有專家建議台灣政府,需要與民間企業通力合作,擴大製造規模及早準備,才能在戰爭發生時,滿足龐大的需求。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