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0 23:00

產學脫節 流浪博碩士

蘇瑋婷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新學期又開始了,今年大學錄取率高達88%,可以說是世界少見,但是您或許不知道,台灣碩博士人數現在也破了百萬,光是一年,國內各大學出來的碩博士畢業生,平均就超過6萬人,但失業率卻高達百分之3點32,比專科生的百分之3點17還要高。今天華視新聞雜誌的「封面故事」,我們就要跟您探討高學歷相對高失業率的問題;教育部長蔣偉寧日前點出台灣產學嚴重脫節的危機,有愈來愈多碩博士生走出校門,卻無法學以致用,但政府企業又高喊高階人才斷層;反應在現實面,就出現像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女兒,唸完博士改行當麵包師傅;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女兒也是博士生,現在卻到日本改學音樂。技職教育愈來愈吃香,相較之下,博士文憑如果和產業脫節,反而成為求職的絆腳石。今天節目一開始,我們就要帶您從幾位博士畢業生的求職路開始了解。

  10年前,這頂博士帽,大家都說了不起,10年後的現在,沒什麼了不起,因為生活養不起。現在的博士怎麼變成了跛士,這位帶著黑框眼鏡自嘲跛腳的博士蕭旭智笑得真無奈,要是早生個10年,頂著社會學博士光環,肯定是彰化老家村子裡的狀元,威風的很,但2012年的現在,他是一位大學兼任老師,還有這樣的身價嗎?在大學教書,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兼任老師薪水高低,要看教了多少學分。最差的時候,蕭旭智一學期只有4學分可以教,以一小時時薪630元來算,月薪1萬出頭,和現在的基本工資18780元差了一大截,還不如打工族。花錢不及賺錢快,這是大學兼任老師的無奈,新的學期蕭旭智換了一所大學,改做博士後研究,薪水好一點,月薪5萬5,這個工作應該不賴,但空蕩蕩的辦公室裡,只有蕭旭智一個人,其他兩個位置收的乾淨。原來博士後研究像個短期工,時間一到,就得打包走人,而蕭旭智剛接下的台灣新聞史研究只有半年,工作還是不固定。

  當別人都成家立業了,39歲的蕭旭智還看不到未來,心酸的不止他一個,現在台灣碩博士人數衝破百萬人,一年光博士畢業生就有3700人,十年前只有450所博士班,博士生有13822人,十年後,博士班大門敞開,1610所博士班,人數也暴增2.5倍,變成33686人。攤開近兩年的新聞事件簿,博士生找工作的情況,越來越累。不只本土博士難找工作,喝過洋墨水回來的洋博士,飯碗一樣難找。2010年的年底,在紐約市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王佩迪,回到了臺灣,她沒想過花了10年拿到的文憑,回台的前半年,會沒有頭路,在家當米蟲。現在,好不容易拿到了為期一年的專案教師工作,搬進新的辦公室,但椅子還沒坐熱,就得想想下一個位置會在哪裡。

  唸書了不起,找工作卻吃不開,這樣的淒慘情況,雖然不是每個博士都這樣,但實際數字來看,就是這麼殘酷,博士、碩士越來越多,飯碗越來越少。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上半年博碩士失業率達到3.32%,雖然比大學生5.66%、高中職4.29%、國中以下學歷3.45%還好,但高過專科畢業的3.17%。連大學教授都不敢挑戰現在的工作環境,博士光芒真的這麼刺眼嗎?看看人力銀行做的調查,企業不愛用高學歷原因,第一名,覺得眼高手低,怕用不起,另外,學歷無法反應專業能力佔26.76%,怕不好用,再來就是,唸書一級棒,實際工作經驗卻不夠。弔詭的是,民間企業不愛用高學歷,但另一邊,公營機構卻大喊人才斷層,像是政大這幾年,就至少五名教授前往北大,台大教授巫和懋、朱家祥也早就到北大任職,中研院還曾經一口氣四名研究員轉戰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最近工研院一名150萬年薪經理,也被大陸民營企業以700萬重金挖角。但這就奇怪了,我們的碩博士不是剛突破百萬人,失業率又創新高,如果去補這些缺額,人怎麼會不夠?

  也就是說,台灣大量的碩博士生和產業脫鉤,產業所需要的高階人才又頻頻被挖角,人才斷層問題一觸即發。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就說出重話,台灣已經沒有人才資源,現在就是二流國家,若再不解決人才斷層問題,三、五年後就會變成三流國家。還有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也說,台灣已經進入「人才斷層」期,如果再無作為,早年的優勢也會流失掉,與他國競爭將「死狀甚慘」。 大家都意識到,高學歷高失業率,這幾年技職教育出頭天,也改變了許多人學歷至上的觀念。照著設計圖,用手工挫刀慢慢磨平零件,就為了抓到精準的尺寸,大型機器不停運轉,這裡是南港高工模具科的實習工廠,正在作業的都是學生,他們學的是年產值超過600億的模具製造業,靠著一身好功夫,還沒畢業,已經受到不少企業主關注。另一頭,這群學生忙著焊接、修整管線,這裡是冷凍空調科的實習工廠,他們不太愛唸書,但很會DIY修冷凍空調,今年全國技能競賽,金銀銅牌全由他們包辦。幕後推手是他、林謙育老師,同樣是技職教育體系出身,也曾代表台灣出征國際比賽,拿了銅牌光榮回台。他們都在技職教育闖出一片天,相較百萬碩博士大軍滿街跑,而高階人才又出現人力斷層,文憑專業要怎麼和國家產業接軌,是台灣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未來方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