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璽鈞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全球氣候變遷,颱風和暴雨的頻率加劇,如果短時間內,降雨超出排水系統的負荷就免不了造成水災,從前防災要派人到現場勘查、回報,而現在,透過物聯網技術,可以自動化、即時監測,更有效應變。
像是台中市,就啟動了「智慧防汛網」的計畫,在容易淹水的地點,都設有水位計和即時監測設備,大大提升了防災和救災的效率,善用新科技,讓人們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暴雨突襲,馬路淹成小河,這樣的景象,幾乎每年在台灣上演!五、六月梅雨季,還有夏天的颱風期,都是各地方政府,防汛一大挑戰。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副工程司:「值班組報告,現在從新社區那邊有新增一些案例,是新社區中興里8鄰崩塌案。」
這裡是台中市政府的水情中心,正在做防災應變演練,每逢五月到十一月防汛期,他們就得繃緊神經隨時待命,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副局長馬名謙:「颱風將於明日凌晨會來侵襲台灣,請水情中心來說明一下,我們目前大型抽水機的一個預布情形。」
應變會議中,不僅得即時監控災情,還得掌握資源調度,台中市2019年啟動「智慧防汛網計畫」,將各單位回傳的大數據整合分析,讓防救災應變戰力全面升級。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副總工程司盧宜豐:「以前的佈設都是依據前一次的一個經驗來做下一次的預設,那有了這套智慧的一個系統以後,我們就不需要再做以前那種不必要的投資,將經費做一個有效的控管,我們可以節省人力,而且可以把這些救援的物資防災的物資做一個充分有效的一個運用。」
收到市府派令,廠商緊急調派人員、車輛,到抽水機儲存倉庫,整備器材準備執行任務,大型抽水機重達三公噸,只見作業員工動作熟稔迅速,因為防救災分秒必爭,他們得和時間賽跑。
市府抽水機操作人員陳燕山:「我們抽水機出勤的時候,坦白講是不分白天晚上,哪怕是晚上12點,我們也是要出門,我們只要接到電話要出去,我們就是要趕快立即出門。」
位在台中大里溪河畔的五張犁抽水站,配有高達1萬9千多噸洪水量的調節池,當樹王埤大排水位,高於溢流渠道,就能發揮滯洪功能。
市府抽水站操作人員王國宏:「大排上面我們有畫有紅線的警戒線,警戒線達到,水位達到我們紅色的警戒線的時候,就是我們的起抽水位。」
警戒排水位達1.4米,抽水站就會啟動抽水機,隨著水位持續升高,最高量能可以五部抽水機同步執行,每秒達10公噸的排洪量,且駐站人員,24小時輪班維護操作。
市府抽水站操作人員王國宏:「透過智慧防汛網的方式,然後可以將我們抽水站的一個水位高度,還有我們的抽水機組的運轉狀態,然後同步可以傳輸,回到台中市的一個水情中心,相較以往的話,他們可以更容易掌握出我們現在現場的一個降雨情況,還有河川水位的一個變化。」
除了大規模河川流域,台中市132條區域排水及水位站,都有即時監測,民眾透過台中水情APP就能查詢,達到避災或減災作用。
這附近屬於低窪地區,加上旁邊就是區排,因此較常淹水,不過有了這個淹水感測器之後,水位資訊會第一時間傳回水利局,讓市府做後續的應變措施。
台中市逐步在易淹水的潛勢地點,設有水位計,是城市防汛網的神經末梢,利用壓力式感測器,偵測淹水高度,成為水利局布設抽水機的最有效資料。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副總工程司盧宜豐:「如果說今天雨下得很大,由這些元件透過物聯網,我把這些淹水的資料就回傳回來,那我就可以很快速地告訴,透過我們的廣播系統,或者是我們的一個平台系統,我可以告訴那邊的里長鄰長你們可以趕快來做一個撤離的情況。」
高空俯瞰柳川,河岸綠意盎然乾淨明亮,2016年柳川歷經改造風華再現,是台中市區,耀眼的水岸藍帶之一。
柳川河道整治之後,已經成為民眾遊憩的熱門地點,不過當大雨來淹水的時候安不安全呢,其實市政府安裝了監測系統,一旦到達了警戒水位就會發出警告。
台中柳川警示廣播(模擬狀況):「水位已達警戒值,請盡速離開,水位已達警戒值,請盡速離開。」
如同防空演習警報,提醒民眾趕緊離開岸邊!新建置的柳川警示廣播設備,加入物聯網概念,只要上游水位高漲到警戒值,就會聲光示警,取代從前由保全負責勸離,警示效果更精準,也更節省人力。
台中柳川警示廣播(模擬狀況):「您好,水位已達警戒值,請勿進入及逗留。」
只出不進!入口前的循環廣播,防止民眾誤進氾濫區域,岸邊高處的監視器,傳回現場畫面,讓水利局人員在辦公室就能遠端確認疏散狀況,新科技運用,正式進入防汛2.0時代。
台中市的智慧防汛不只是地面上,我們看到的河川水圳,就連雨水下水道也有相關配備,像是這個就是量測水位的,可以即時監測到排水量。
市府雨水下水道操作人員李偉哲:「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道路的一個正下方,是我們雨水下水道的一個箱涵幹線的系統,也是整個雨水所輸送的一個主要的幹線,那路面的雨水要怎麼送到這個系統,就是靠這支的連接管。」
透過雷達波,感測箱涵水位,一般常流水位大約30公分,不過汛期排水量將暴增,為了加強排水順暢,工作人員每年都會縱走普查,如今有了智慧監測,更能降低風險成本。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幫工程司廖繹囷:「我們是利用低耗電即時傳送的特性,可以達到長期並且即時性地回傳這些現場的數據,到我們後端的操作平台,然後即時派人來清淤,這樣可以減少就是因為阻塞造成淹水的情況,可以提升現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之外,也可以減少我們人工調查的一個成本。」
市府雨水下水道操作人員李偉哲:「每一個間隔是兩公分的一個刻度,所以一旦開始堵沙進來了,淤積的時候就可以對應著高層,我們有設定高層,可以知道目前淤積的高度,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
除了量水位,系統還會偵測淤積泥量和沼氣,判定是否有家庭廢水偷排,更能預警保障清疏人員安全。
市府雨水下水道操作人員李偉哲:「它會有逐點的,逐筆的一個資料,每一個時間點,五分鐘一筆、五分鐘一筆,包含剛剛所謂的水位的資料、淤積的資料 、沼氣的資料都會即時回傳到市政府的一個平台上來做管控的使用。」
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教授許盈松:「現代的一個都會裡面,我們除了降低危險度之外,那我們也希望把脆弱度降低,那就是所謂韌性城市的概念,那主要就是希望說,提高對於這個防災的一個耐受度,所以我想這樣(智慧防汛網)的一個方式,可以配合原來工程防災不足的地方,然後來提高整個一個防護的安全。」
氣候變遷,極端降雨的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強,如何讓水利防災與預警系統,更主動且具有智慧,減少災害的衝擊和損失,運用創新防汛科技守護家園,成為安居城市的重要課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