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醫院看診都有健保給付,不過有些大手術後,要使用的醫療器材,健保只能部分負擔,民眾還是得自費,也造成醫療器材價格百百種,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選擇,健保署公告了8種醫材自費上限,像是最多人使用的人工水晶體和人工髖關節,調整後民眾自費可以省了4-8萬多元。
民眾到醫院看診,有時遇到大手術,得自付差額買醫療器材,但是醫材品項多,不同診所和醫院價格也差很大,就怕民眾當冤大頭,健保署公告了特殊醫材自付差額上限,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育文說:「用功能分類然後一個群組來訂一個費用,我們會依照臨床實證,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價值,來做它的訂價分類。」
像是白內障患者,會用到的人工水晶體,去年就有9萬人次使用,調整前扣掉健保給付後,民眾要自費12萬2256元,調整後只要7萬5883元,省了4萬6373元,還有冠狀動脈塗藥支架,調整後也省了4萬2800元,全人工髖關節更省了8萬4681元,還有其他像是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等,全都有自付上限不過醫界卻有不同意見。
眼科醫生王孟祺說:「每種產品都有它的差異性存在,這個所有的價格都制訂成一樣的,個人覺得並不是說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健保署回應,所有的產品都由食藥署負責把關,都是通過認證才會上市,民眾不用擔心品質問題,只不過醫界認為自費差額的醫材,應該讓醫療院所自訂價差,民眾才能有更多選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