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昇鴻 翁乾晃 吳權原 報導 / 台北市
觀眾朋友出門購物,有覺得不少東西都漲價了嗎?受到通貨膨脹影響,物價勢必上揚,疫情期間,台灣廠商生產成本上升,但物價沒有像歐美反應激烈,這是因為3級警戒限制消費,物價才被壓住;但是隨著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鬆綁,消費市場活絡,商家將上升成本轉嫁消費者,進而讓物價抬頭,通膨不只是進行式,也是全球趨勢,台灣恐怕也難以阻擋。
進到商店裡,把該買的份量一次買足,因為衛生紙傳出要漲價,業者也將擺設比較明顯的專區給讓出來,看到有人一次買10包衛生紙,就怕衛生紙之亂再起,相關單位表示庫存量充足,不過對老百姓來說,價格上漲最有感,民眾說:「當然擔心啊,薪水不漲房價物價上漲,人民所苦啊。」
民眾說:「現在原物料什麼都漲啊,哪有什麼東西是不漲的。」將時間往前推,疫情影響台灣廠商成本上升,但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像歐美反應激烈,主要是因為3級警戒限制消費,成本壓力難以轉嫁消費者,才讓蠢蠢欲動的物價被壓住,不過通膨是全球趨勢台灣也難以倖免,從經濟指數就看得出端倪。
代表生產成本的台灣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今年2月開始由負轉正,到10月甚至飆到14.7%,是第2次石油危機至今,40年來最大漲幅,當3級警戒降為2級,民眾生活陸續回到正軌,防疫政策開始鬆綁物價開始上升,10月碰上五倍券刺激內需,商家成本轉嫁消費者,從8月開始連續3個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都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另外和民生最相關的食物,也是消費者最有感的漲價搖滾區。
除了產地歉收、影響供給,疫情帶來的人力短缺航運運費飆漲,也讓市場警戒,對此政府想方設法在賣場設置「平價專區」,祭出抗漲策略,不過通膨不是短期現象,物價要壓下來也沒那麼容易,短時間內民眾荷包得收緊一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