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豬「1部位」常長腫瘤 農委會:清除就不影響肉質衛生安全

網傳豬「1部位」常長腫瘤 農委會:清除就不影響肉質衛生安全 | 華視新聞
圖/資料圖庫

邵惟平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滷肉飯、炸排骨、焢肉,豬肉料理品目繁多,豬耳朵、豬牙齦、豬腳,豬隻的從頭到腳,一個部位也不放過。有網友在網路上分享,有些豬隻在注射藥劑後會長出病變的腫瘤,腫瘤內部味道聞起來像大便,對此農委會表示,豬隻生長過程有完整防疫措施都有施打疫苗,生長腫瘤只是少數,只要清除乾淨不會影響肉質的衛生安全。

至少六成豬隻長腫瘤 網友勸梅花肉要少吃?

有名網友在臉書「爆料公社」揭露只有業內人士才知曉的秘密,要大家少吃豬肉的一部位,就是「梅花肉」,梅花肉多是豬隻的肩頸部位,他指出梅花肉因為肉質軟嫩、油花分布均勻因此深受老饕喜愛,卻是最接近豬隻注射藥劑的部位。他強調豬和人一樣因體質不同,注射藥劑後的狀況不盡相同,10隻豬隻中大約有6至7隻會出現病變的腫瘤。

腫瘤的內部有綠色、黃色,有些已經乾掉變粉狀,有些呈現膏狀, 尤以綠色膏狀的最臭,像大便一樣臭,有些甚至很刺鼻,這些腫瘤或大或小,有的集中在一個位置,有的分佈在整塊梅花肉上,而肉販會將這些病變的位置切除,切乾淨後再擺出來賣,這樣狀況很普遍,肉販也見怪不怪。原PO建議盡量吃完整的肉塊,市場攤販盡量吃完整的肉塊,避免食用絞肉、加工肉品,因為不清楚是否處理乾淨就將其販售。

注射藥劑為正常舉措 切除後還可安心食用

該貼文一出引起討論聲浪,農委會報導指出,國產毛豬在屠宰過程均有屠檢獸醫師逐頭檢查,多年來已建立完整肉品檢查及汰除機制,如發現不合格之肉品均判定廢棄不會流入市場。且豬隻在生長過程為給予完整防疫措施,如在頸肩部注射疫苗,只有少數豬隻的梅花肉會出現肉瘤等現象,一般肉販會將這些部位切除,只要清除乾淨,不會影響肉質之衛生安全。

台灣冷凍肉品工業同業公會也說明,豬隻疫苗注射已行之多年,為正常之防疫措施,不影響肉品品質及衛生安全,且因肩頸部位屬較常注射疫苗之位置,偶有發現因注射造成之腫脹,為屬正常之現象消費者可安心購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