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花蓮和平礦區 扭轉水泥業高污染印象

綜合報導  / 花蓮縣

這次花蓮發生7.2強震,位處震央的台泥和平礦區,對外交通中斷,還有員工受困,也讓人好奇在礦區工作的現況。事實上,花蓮是台灣最多礦區的地方,礦業也是花蓮很重要的產業之一。台泥進駐花蓮多年,為了扭轉外界對礦業的負面印象,致力於落實減碳及循環經濟,打造山頂平台式階段開採,與直立式豎井運輸系統,讓開採完全地下化、自動化、環保化,希望能降低採礦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黑鷹直升機出動,搶救受困在花蓮和平礦區的工人,底下的石灰石還清晰可見,這座礦山,就在蘇花公路的西側山脈,海拔1200多公尺,光是直向與橫向的隧道,長達14公里,從高空俯瞰,山頭夾雜著零星裸露的岩石,可以明顯看出採礦的痕跡,不過要怎麼把山上的石料運下山呢,為了環保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台泥不再靠卡車運送,而是打造了三座亞洲最先進的豎井開採礦石。

台泥永續長葉毓君說:「比起傳統從山側開挖的,這個山腹的方法,豎井利用山頂的平台來採礦,透過密閉重力的原理,搬運石料,不需卡車上下山運送,就大幅減少了揚塵跟噪音,還有減少了碳排。」

和平礦區由寶來石礦、合盛原石礦、金昌石礦等三大石礦組成,這三大石礦場,面積總共120多公頃,所生產的石灰石,經過特殊處理,輸送到和平水泥廠,做成水泥後銷售,年產能大約300多萬噸,不過光是1公噸的水泥,就能產生0.8公噸的二氧化碳,要如何在生產水泥的同時,兼顧循環經濟,也是業者必須努力的課題。

台泥永續長葉毓君說:「台泥和平廠對台灣最重要的意義,是它在2018年,跟我們的蘇澳廠,成為全球首家通過BS8001,循環經濟認證的水泥廠,水泥生產過程產生的石灰粉,可以供應電廠作為脫硫原料,脫硫產出的脫硫石膏,又是水泥生產的添加成分之一,採取循環經濟的概念,大幅減少可能的浪費。」

好山好水的花蓮,是全台礦場最多的地方,在台灣246個礦區中,花蓮就占了82個,而早在半世紀前,礦石產業就已經進駐後山,成為當地重要的產業之一,過去這裡是太魯閣,許多部落的傳統獵場,採礦造成的生態受損,也引發不少爭議,而現在,水泥廠轉型為低碳環保綠能園區,吸引不少原住民在礦場工作,希望打造永續礦山,扭轉外界對礦業的負面印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