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釣黃魚」成全民運動 銷中1尾可賣上萬元

李文彬 方柏丰 趙若評 報導  / 金門縣

金門人為什麼愛釣魚?主要是因為海域有豐富漁獲,一天的收入可能高達幾個月的薪水,尤其到了晚上,高價的黃魚會呈現金黃色,讓更多人想賭一把,有漁民透露,黃魚在中國象徵財富地位,價格在中國一斤約8千台幣,一尾就要上萬元,也讓掉黃魚變成金門「全民運動」,甚至海上像菜市場般熱鬧,不過金門縣議員表示,不少魚獲都是兩岸私下交易,處在灰色地帶,被稱為「地下小三通」,希望能建立正常管道。

金門漁民說:「很熱鬧喔大家在幹嘛。」一艘艘漁船,聚集在海面上,放眼望去,至少將近50艘,有人比喻海上比菜市場還熱鬧,快速轉動釣竿,大尾的魚就要上鉤,漁民好興奮,金門海域漁獲豐富,一到深夜漁船也沒減少,原來都在等黃魚出沒。金門漁民說:「釣黃魚的話,是晚上釣會比較漂亮比較黃,因為大陸的需求的話,就是比較喜歡黃的。」

比半身還大的野生黃魚,體型好顏色漂亮,若銷往中國價格更是可觀,因此有不少中國漁船想越界偷捕,黃魚在中國,象徵身分地位,越大尾越值錢,金門漁民說:「最大隻的五斤多但是很少,一斤差不多1、2千塊人民幣(約8千台幣),但是如果等到三節的時候,價錢都會比較好,尤其過年前。」

運氣好釣到大尾黃魚,一天收入,可抵幾個月的薪資和年終獎金,「釣黃魚」,成了金門全民運動,而賣給中國,價格比台灣好,因此海上交易很頻繁,金門縣議員(無)董森堡說:「這些漁民通常都是透過海上貿易,就是說這種灰色地帶,在海上做這樣的一個交易行為,那我們當然也是希望說,兩岸能夠展開溝通更建置一個平台,避免讓這種誤會,可能會有一些衝突。」

兩岸沒有野生平台,透過海上貿易,灰色地帶,當然希望兩岸建置平台,避免地下貿易行為,產生誤會衝突,中國黃魚供不應求,「地下小三通」成為兩岸漁民交易模式,不過銷貨正常化問題還是存在,金門人靠海生活賺飽飽,盼未來能大方外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