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盼龍宮貝能回歸自然 漁民:不可能、價格合理就賣

台博館盼龍宮貝能回歸自然 漁民:不可能、價格合理就賣 | 華視新聞
圖片翻攝自 台博館 臉書

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宜蘭縣

近日宜蘭有一位漁民捕獲到稀有活體「龍宮翁戎螺」(俗稱龍宮貝),引發網友們熱議。而國立台灣博物館今(23)日於臉書上發文呼籲,「建議請不要私藏,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讓它們回歸自然,才能確保未來世代也能享有這些資源。」對此,林姓漁民則表示,「龍宮貝有價值且非保育類,不可能讓它回歸自然,只要價格合理他就賣。」

台博館今日發文指出,近日,宜蘭漁民於龜山島外海捕撈到活體龍宮翁戎螺,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龍宮翁戎螺曾在台博館展出,吸引了超過50萬人前來參觀。1968年,台灣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首次發現龍宮翁戎螺。1969年,基隆漁船又撈獲,其中2枚活體送至博物館,並經由當時台灣大學林朝棨教授鑑定後於博物館展出,盛況空前,並曾帶動台灣貝類研究的熱潮。

台博館表示,由於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的了解仍然有限。在考量商業利用和潛在利益前,我們應更關注不影響其族群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整個種群的健康與繁衍至關重要,讓龍宮翁戎螺在所屬的自然環境中持續繁衍,這才是真正的守護。

台博館說,喜愛這些生物的朋友,不同的物種各有其適合的環境,建議請不要私藏,不僅可能造成傷害(過去在2017、2020年均曾發生漁民捕撈後試圖養殖,卻造成龍宮翁戎螺死亡的案例),也可能對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影響。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讓它們回歸自然,才能確保未來世代也能享有這些資源。

不過台博館事後將貼文修正為,「由於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的了解仍然有限,有許多關於龍宮翁戎螺的故事還待我們去發掘!讓我們繼續努力海洋野生動物的基礎研究,從紮實的基礎研究研擬使海洋生態存續的漁業或人為使用規範。台博館長期推動環境教育,關注生物多樣性與族群保育,對於有興趣認識龍宮翁戎螺的朋友,歡迎到台博館參觀。」

而根據《中央社》報導,林姓漁民表示,他之前也曾捕獲龍宮貝,賣得新台幣6萬元,21日他在距龜山島約1小時航程海域,捕撈到的活體龍宮貝較先前大,寬約20公分、高約15公分,現正在網路販售。

他強調,不可能捐出龍宮貝,畢竟出海1趟要6、7小時,還花不少油錢,如果是捕到綠蠵龜等保育類動物他會放生,但龍宮貝有價值且非保育類,不可能讓它回歸自然,只要價格合理他就賣,希望不要低於先前販售的6萬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