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傲天 張桓軒 報導 / 台北市
工程師是不少人嚮往的工作,不過有民眾在匿名社群平台上發文,聲稱自己因為從事半導體業,去保養汽車時居然被調侃「賺很多」,於是被收了兩倍價格。讓她好奇是不是該隱瞞自己的職業?但有汽車保養廠說,多數業者價目表上都會把價格寫清楚,不會惡意拉抬價格,以免賠上商譽、自砸招牌。
記者VS.民眾說:「(你覺得工程師這個職業賺得多嗎?),好像滿多的。」民眾說:「可能年薪三四百萬吧。」記者VS.民眾說:「六到十萬吧在台灣,(月薪嗎)對啊對啊。」民眾說:「不是很多人都會說百萬工程師。」民眾說:「年薪大概四百萬元沒問題。」民眾說:「我覺得年薪有百萬,可是他身體健康,我覺得會很不好不好不好,非常不好。」
提到工程師三個字,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高薪就是爆肝,但難道賺得多,出門消費就得付更多嗎?有民眾自稱從事科技業,說每當自己被問到從事什麼職業,都很掙扎該怎麼回覆,因為當遇上買東西價格不透明時,很容易就會被坑錢。
記者黃傲天VS.非當事業者說:「比如說有民眾在社群上分享,自己來做汽車保養,但因為從事的是半導體業,就被(車廠)老闆虧說是不是賺很多,竟然就被收了兩倍價格。」但真的是這樣嗎,實際走訪連鎖汽車保養店面,許多廠商從洗車美容,到內裝整新,各種車型的價格都清楚張貼,就連要漲價都會貼出公告。
非當事汽車保養廠店長彭先生說:「不會不會(因客人職業抬價),我們的價格都是透明的,就是客人假如說要打蠟或洗車,或是美容的話,價錢的話都是跟價目表是一模一樣的,(因客人職業抬價)這是少數啦,因為你假如這樣子做的話,會把自己的名譽,聲譽都打壞掉了。」
匿名平台留言難以分辨真偽,或許市面上真有這樣的不肖廠商,但如果真的因為職業身分,被業者刻意抬高價格,買賣雙方當下已經達成協議,恐怕很難主張是消費糾紛,除非契約違反法令。
台北市主任消保官楊麗萍說:「建議消費者可貨比三家,選擇規模較大,市場信譽良好,經營狀態佳的業者,多加比較後決定消費。」還是老話一句貨比三家,免得荷包失血也只能獨自傷悲,不過聲稱是工程師的不具名發文,確實還是成功在網路上掀起話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