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如何解決醫療壅塞問題,衛福部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提出短期策略,包括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加強醫院聯防機制及加強宣導分級就醫。但還是難解人力困境。以急診來說,護病比沒法比照一般病房有規範,該如何解決,還得從長計議,不少急診醫師,轉到其他科別,或診所。
所以強調病人分流,如果能一開始就能分的話,我們是不是就來處理,強化調度周轉不讓人力卡關,除了醫療院所加強協調,長期也希望能給醫護更多利多,我們其實會來積極地,透過這12項策略留住護理人力,會這麼擔心不是沒有原因,光看2月9日到15日這週,因為腹瀉到醫院就診人數,就高達28萬5442人次,是近五年最高。
今年到2月24日為止,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也至少有569例,還有100人因此死亡,急診不但一床難求,醫護人員也紛紛大喊吃不消,直言看不到盡頭,雖然從2023年起政府針對護理人力政策,提出調整薪資提升護病比等12項策略,但急診護理師卻沒被包括在內,但護病比短期內要改變有些困難。
(醫院)牽涉到的樣態跟治療的模式,還有病人的狀況比較不一樣,也擔心一旦全部用同個標準,全部留在急診反而上不去(病房)。相對剝奪感更高不只護理師待不住,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2024統計數字,至少有72名在職急診醫師,離開急診到其他科別,也有67人離開醫院場域,轉往耳鼻喉或是家醫科,更多人選擇到診所執業。
這是我們(醫院)垂直整合沒有落實,現在我們台灣醫療面臨很大一個困境就是,嚴重的病人沒辦法上轉,輕症沒辦法下轉。政府單位不只得要改變民眾就醫習慣,如何提升醫護薪資福利也成為關鍵,不少護理師遠走海外到其他國家執業,尤其是澳洲紐西蘭或星馬地區,以澳洲來說初階護理師年薪約125萬,但台灣可能只有52萬左右,優秀人才全球都在搶,如何留人留才得趕緊提出有效辦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