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當身邊的人向你傾訴或抱怨,明明是對方心情不好,自己是否也跟著情緒低落,甚至在接受太多負能量時感到身心疲憊?心理師余佳容提醒,這是「共情疲勞」的典型表現,並列出3大常見症狀,包含情緒波動、失眠等。應對共情疲勞,我們可以設定情緒界限、給自己一段放鬆時間,或是尋求專業幫助。
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余佳容心理師表示,共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或同情疲勞)指因長期照顧或關心他人,所導致的情緒和身體疲憊狀態。當你不斷承擔他人的情感負擔,卻缺乏適當的情緒排空,這種壓力會逐漸累積,影響自身心理狀態。
共情疲勞3大常見症狀
1.情緒波動:容易感到煩躁、焦慮或情緒低落。
2.睡眠問題:因為心情沉重而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引發失眠。
3.工作效率下降:專注力降低,處理日常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應對共情疲勞 4招保護自己 避免被他人情緒傳染
1.設定情緒界限:學會說「不」是保護自己不被情緒拖垮的重要技巧。當別人情緒需求過度時,可以嘗試婉轉地拒絕,例如「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現在需要一些時間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既能顧及他人感受,也能保護自己的心理空間。
2.給自己情緒排空的時間:在承受情感壓力後,務必要給自己一段放鬆時間,進行深呼吸、聽音樂、運動或散步等活動,幫助釋放累積的壓力,讓身心恢復平衡。
3.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應對共情疲勞的根本。例如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這些健康的習慣不僅能增強體力,也能提升情緒穩定性。
4.尋求專業幫助:若長期的共情疲勞無法自行緩解,建議考慮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專業的心理師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處理情緒壓力,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
余佳容心理師指出,共情本身非壞事,適度的共情有助於促進人際關係,增強同理心,並在互動中實現個人成長。只要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不忘照顧自己,這種平衡可以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你愛的人。
【本文獲臉書粉絲團《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授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