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勳 林柏睿 報導 / 台北市
持續追蹤,這名遭指控詐領團費的王姓業務,她身兼導遊,網路上,有其他民眾也發文控訴,曾被她騙走20萬,卻求助無門;實際
時間是2024年10月,與王姓導遊聯繫,安排隔年東京迪士尼行程,王姓導遊宣稱是員工優惠價,要求消費者簽保密合約,不得與公司連絡,消費者支付20萬元後,就聯繫不上。
我們打給王姓導遊,沒有接通,不過有訊息回覆「您好」,當記者進一步詢問相關指控時,就未讀訊息,來看控訴她的案件共同點,是透過LINE與消費者聯繫,熱切服務取得信任,再冒用公司名義,與客戶簽下「假合約」,等到出團時間接近,才驚覺電話和LINE完全無法接通。
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宗佑說:「一般離職的員工大部分來講的話,就是公司都會發布就是說,這一個員工已經從我們公司離職了。」留意旅行社官網,辨別業務及導遊真偽,還能從定型化契約辨別。記者林柏睿說:「民眾出國旅遊通常有定型化契約,相對對於消費比較有保障,不過到底有多少民眾知道有這份契約,我們實際詢問一次。」
民眾說:「這個是有聽說過確實有,但是我們可能在這個區塊,我們沒有很認真去研究它。」旅行業者應與消費者,簽立「旅遊定型化契約」,除了載明退費流程,也是唯一具有法律效益合約,讓雙方權益都能獲得保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