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達 報導 / 雲林縣
秋冬東北季風季節,河川水位降低,河床裸露,河川揚塵機率大增,常困擾河川沿岸居民生活品質。
水利署近年來持續加強於高灘地引水漫灘與植生綠覆蓋等工作,大幅提升抑制河川揚塵發生機率,並積極結合當地政府與當地社區及NGO合作,共同推動與宣導抑制河川揚塵,目前大多數河川揚塵已有減緩趨勢。
水利署表示,河川揚塵以濁水溪及卑南溪較為嚴重,其他大安溪、大甲溪、烏溪、高屏溪、蘭陽溪、和平溪、花蓮溪及秀姑巒溪等河川則零星發生。防制措施依地理及河川特性等因素,採因地制宜方式,以水覆蓋、綠覆蓋等定砂工法辦理,每年編列經費6,000萬元,防制面積達450公頃。目前防制措施已具成效,依環保署懸浮微粒監測資料,多數河川揚塵均已減緩,如高屏溪PM10下降51% (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由100年76.75微克/立方公尺降至105年37.42微克/立方公尺)。濁水溪下降19%(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由100年62.00微克/立方公尺降至105年50.33微克/立方公尺)。為維護民眾生活品質,水利署未來每年將持續編列相關經費辦理經常性維護養護工作。
水利署指出,為應東北季風季節已經到來,濁水溪揚塵防制,今年9月19日雲林縣政府已在西螺鎮西螺大橋旁濁水溪高灘地辦理「106年度雲林縣濁水溪河川揚塵防護演練作業」,與環保署、農委會林務局及第四河川局分工合作執行相關防治工作;卑南溪揚塵防制,臺東縣政府也已經和第八河川局籌辦揚塵防護相關作業。
水利署進一步表示,由於揚塵改善工作由環保署統籌建立制度與監測督導,水利署負責中央管河川區域內防制作為,林務局辦理防風林植樹及地方政府等單位分工辦理相關河川揚塵改善與宣導措施。水利署將協同NGO團體與社區民眾,共同致力於河川揚塵防制工作,為好空氣齊努力。(水利署提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