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越避越險?(快語台灣)

避險:越避越險?(快語台灣)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最近有很多國內企業因為匯率波動而遭受巨額損失,有的企業甚至因此出現財務危機。在這些企業中,有些是因為沒有進行避險操作而遭受損失,但是損失最嚴重的反而是那些號稱有進行避險操作的企業。企業進行匯率避險,難道會越避越險嗎?這裡面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很多企業主管及金融專家對「匯率風險」都能琅琅上口,但是對「匯率風險」的認知卻普遍有兩個盲點。第一個盲點是誤以為自己或專家,可以準確預測匯率的未來走勢。事實上,匯率的變動方向幾乎是不可能預測的。第二個盲點是,根據對匯率變動方向的預期,來調整甚至於增加自己所持有的外匯部位,而誤以為這是在規避風險。最常看到的現象是,在預測新台幣會對美元升值的時候,進口商便刻意延後購買美元,出口商則刻意提早售出美元,而一般企業也刻意轉貸美元,反之亦然。

  事實上,這種行為是在增加自己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不是在規避匯率風險。有太多實證經驗證實匯率幾乎是不可預測的,經濟學家努力幾十年,企圖利用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與利率差額等所謂的基本經濟要素來解釋並預測匯率的變化,但這些模型即使要解釋已經發生的匯率,表現都很不理想,更遑論要預測未來的匯率。其他依靠技術面或市場面分析的模型也是如此。

  歐元在1999年剛上路時,在各界一致看好的情況下,仍然對美元大幅貶值,近兩年又對美元大幅升值,這不只說明匯率預測之困難度,也突顯出匯率預測經常只是徒勞無功。也許真的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匯率,但要記住這個人不會是你。匯率既然難以預測,一般企業尤其是進出口商,應該專心賺取正常的營運利潤,大可不必費神去猜測或擔心未來的匯率變化,更不要貪圖匯率變動所衍生的非份之財,一遇有外匯資產或外匯負債的暴露,即利用避險工具將匯率風險拋補掉。這才是企業保持盈泰的最佳策略。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