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關係大有進展 難得契機宜積極掌握

綜合報導  / 歐洲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歐洲和台灣的關係,在最近一年來大有進展,在抗中保台的陣線上獲得眾多國家的肯定與支持,尤其是歐盟要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這是台灣拿手的看家本領,自然是當仁不讓,要掌握難得的大好契機,開拓深化台灣和歐洲各國的連結。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談的是有關台灣,最近在跟歐洲的一些合縱連橫上取得很大的進展,首先11月21日我們看到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WEF世界經濟論壇上面,歐盟執委會的主席馮德萊恩公開宣稱,歐盟將要制定一個有關晶片生產和設計的法律草案,甚至希望歐盟在2030年在全世界半導體的生產跟製造方面,能夠從現在的10%的市場佔有率,增加到20%,當然這一次其實歐盟的公開宣示,要提倡的半導體產業跟台灣,當然就有了一些連結的機會。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什麼叫WEF世界經濟論壇,它其實是從1971年開始,其實總部在瑞士的日內瓦,可是每年冬天會在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辦,全世界來自政商名流的聚會,希望對全世界正在面臨的一些情況能夠提出對策,歐盟這一次的表態也代表說,其實全世界的區域分化越演越烈,而歐盟繼2021年之後各種動作越來越強,也因為這一次半導體的法律架構,裡面包含了5大部分,其實都跟台灣有關,首先歐盟宣示,他們會特別強調投入研發,在半導體的晶片設計方面,第2個對於要掌握晶片的製造跟生產設計的能力也希望能夠提升,第3個會放寬歐盟各個政府對於半導體設備的援助,第4個就是對於供應鏈,尤其在晶片短缺這一塊的回應,歐盟也會開始有一些cooperation合作的一個對應,最後一塊當然就要支持跟半導體,甚至晶片設計有關的中小企業,尤其新創企業,這是台灣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因為我們知道疫情發生以來,當然台灣也很辛苦,尤其在清零政策,可是台灣半導體的護國神山,確實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台灣非比尋常的一些產業能力,而事實上無獨有偶在今年元旦我們也在總統的元旦公告裡面看到,總統特別宣示的加強歐洲鏈結計畫,這個加強歐洲鏈結計畫,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去年2021年的10月國發會的主委龔明鑫就帶領了一個非常大的團,去拜訪中歐跟東歐,也在裡面幫台灣找到很多產業突破跟發展歐盟的機會,回來之後也決定由國發會帶領,經濟部、科技部、外交部跟教育部5個部會認真來規劃。

台灣跟歐洲能夠去連結的機會,事實上大家如果還記得去年11月25日,我們就看到歐洲在台灣的商會曾經提出了一個建議書給國發會,它的標題是,台灣在疫情期間的發展契機,這個標題下得非常好,裡面有180項對台灣政府的建議,除了一般媒體比較注意的防疫邊界的開放,甚至一些外商企業在台灣遇到的民生的困難之外,裡面比較重要的是鼓勵台灣能夠加強跟國外的一些連結,甚至能夠更國際化,因為台灣其實有比自己想像更強的一些產業資源,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也看到,其實很多人對歐洲從不了解慢慢了解,因為過去台灣比較明白或了解的可能是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日本甚至東協,歐洲其實不是太了解,可是事實上,歐洲對台灣的直接投資是遠遠超過美國加日本的總和。

而事實上在台灣投資最多的是荷蘭,因為除了過去,飛利浦投資台積電之外,台積電的主要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在台灣也有3千人以上的員工,所以荷蘭是獨一無二的,後面當然就是德國跟法國,可見台灣其實對於英國或者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

事實上這一次之所以有這個機會,台灣跟歐洲的整個交往的層級能夠拉高,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就看到了,譬如說去年的上半年,我們看到包括立陶宛,包括斯洛伐克甚至包括捷克,對台灣都非常慷慨地捐贈疫苗,到了下半年我們看到歐盟的議會,甚至歐盟的執委會,不管是在各個方面的合作的提升,甚至希望在半導體有積極的作為都有一些呼籲,這代表歐洲對於台灣,不但越來越積極,而且歐盟也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事實上這幾年,如果有研究歐洲的人都知道,歐洲這幾年在中美對峙之下確實似乎在嘗試,走出自己一個破局的機會,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其實歐洲雖然佔了全世界4分之1的GDP,可是直接投資的資本,其實進入歐洲不到10分之1,可是從去年開始已經突破18%,歐洲很多的獨角獸也在頻頻出現,歐洲也希望能走出自己的產業發展機會。

當然台灣到底要怎麼去鏈接歐洲,我個人有幾個建議,首先歐洲也是一個聯邦制,它甚至各個國家的自主性比美國還大,所以台灣怎麼培養能夠更了解歐洲的人才,甚至用鄉村包圍中央的方式跟歐洲建立關係,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第2個其實台灣非常需要一些資本運作去跟歐洲做對接,總而言之,我覺得疫情總是進入了下半場,既然歐洲已經那麼積極又把半導體列為優先的事項,台灣怎麼利用自己的機會,找到槓桿的支點,跟歐洲能夠建立一個在產業發展的關係,或許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破局,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台灣跟歐洲,最近1、2年的新的變化情勢,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