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議題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是不是代表「逆全球化」時代來臨,半導體供應鏈生態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也都和地緣政治有關係。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2022年12月其實在台灣引起很多人注意的,就是我們看到台積電tsmc在12月6日在美國的亞利桑那,正式的台積電的兩座工廠在亞利桑那正式落地,他們叫First tool-in,就是正式的裝機。
這一次我們也看到,它的創辦人張忠謀在這一次的場合裡面,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認為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這件事情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其實大家都知道,半導體從2021年開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台灣的台積電,其實更是眾望大家注目的焦點,所以這次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裝機,其實就吸引了全球媒體的注意,當然台灣也有很多媒體去,所以現在最重要一個重點就是說,全球化或者自由貿易是不是真的已經死?2023年以後全世界的產業布局要怎麼樣來看這件事情?
這一段談話出現之後,很多人覺得很突兀,所以也有西方的記者特別去問了,最近在美國一炮而紅的《Chip War》,就是《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問他對於張忠謀這段話的看法。他基本上看法有點不一樣,他認為所謂全球化已死,這件事情其實不應該是一個,零和遊戲的選擇題,它其實是一個趨勢或者是一個變化,因為它甚至把半導體或者晶片視作是21世紀以後的石油。
他認為石油基本上,在全世界布局裡面,有一些國家它就是有石油,有一些國家沒有,但是晶片的情況更複雜,因為其實半導體技術,每個國家幾乎都有,只是說它技術的先進跟落後的差距而已,可是隨著地緣政治,或區域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其實很少國家能夠忍耐3分之1的晶片都集中在台灣這個小島上面,甚至先進製程的晶片,90%以上集中在台積電這家公司。
所以米勒認為,其實全球化確實在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轉變,但是你要說它已經死掉或者沒死掉,其實又過於武斷,我們要怎麼樣來看這件事情?事實上其實大家都知道,區域分化或半導體的爭奪戰,確實越演越烈,在2022年我們首先當然看到美國的動作越多,從8月到10月一波接著一波,來鞏固美國自己本身,在半導體的發展,甚至到了11月末歐盟也開始出手,開始祭出晶片補貼方案,在全世界半導體爭奪戰裡面,他們也開始樹立,他們自己的旗幟。
事實上到了12月之後,還是有新的發展譬如說,美國商業部的部長雷蒙多特別致電給日本的科技官員,要求日本要跟美國站在一起,去遏制中國半導體的發展,雖然日本的政府官員私底下認為,這個動作要真的達成不容易,因為中國其實在AI人工智慧上面發展,已經有它自己的優勢,你說要完全把它一棍子打死,其實也不容易。同時在12月16日我們又看到印度,印度的電子跟資訊科技部也特別宣布了7600億盧比,對半導體或科技產業的補貼,代表印度在半導體或科技的爭奪戰裡面也不落人後,所以區域分化的形勢,確實已經成形了。
你說要回到過去一模一樣的全球化很難,為什麼張忠謀先生這一次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全球化已死的這個議題,一般人認為,其實是基於後面兩個假設,第一個就是大家知道,在過去尤其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基本上全球化的運作是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也就是說全球的貿易,或者產業發展裡面,基本上政治跟經濟是分家的,他們是基於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定規則,在進行全世界的貿易變化,現階段隨著2018年,從川普推動保護主義,或者針對美國的一招接一招的關稅之後,其實所謂政治歸政治,和經濟歸經濟的情況已經不再,也就是說現在政治會影響經濟,經濟反過來,又會影響政治的決策,在這種政經不分家的情況之下,其實過去的全球化或者是貿易確實有了變化。
第二個就是,過去我們一直強調的世界是平的也已經不再存在,過去所謂世界是平的,就是各憑本事,你的國家如果說,基本上產業政策成功,你基本上國家可能發展就越來越好,包括早期1980年代的日本,到1990年代的四小龍,甚至2000年之後的中國,都是一樣的軌跡,可是隨著這樣的發展,貧富差距不只是發生在人民的身上,連國家跟國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所以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不滿,就越來越強,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在改變,全世界自由貿易的秩序甚至全球化,也不可能再像過去2、30年這樣的一個發展。
所以總而言之,其實我會覺得下個階段,對全世界的產業發展裡面,最重要的其實是產業布局,還有怎麼去做產業升級,也就是在產業升級過程裡面,你要找到自己國家發展的優點和長處,然後彌補短處,然後在全球區域分化戰略裡面,找到自己的破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有可能在,全球貿易的大變局裡面,找到自己國家新的產業發展的路徑。
以上大概就是今天,我針對張忠謀先生,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這段談話大概的一些分析論點,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