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撐起台灣金字招牌(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歲末年終,一九九七年即將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結束,而明年經濟會從嚴冬進入暖春嗎?我們又應該如何持續政經成就?擦亮台灣這塊金字招牌呢?本集節目將從經濟、政治、兩岸、外交關係等四大議題,做回顧與展望,一起來關心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今年是台灣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十周年的日子,在台灣從威權體制轉型到民主政治的過程當中,看到了具體的成果,年中的憲政改革,不僅建構國家體制的新方向,也樹立了國內政黨協商合作的新模式,至於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更使得國內政黨政治的發展,正式確立。可以說台灣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先進民主國家的水準。

  今年,最令國人印像最深刻的政治性活動,要算是十一月底才完成的縣市長選舉,僅管選舉過程中,會發生部分候選人相互攻訐,和謾罵等脫軌的行為,不過最後能順利和平的完成投開票,說明了台灣在政治民主化上的重大成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選舉執政的國民黨嚴重失利,在野的民進黨以超過半數的席次,取得地方執政的主導權,可以說傳統以地方派系和樁腳為主導的選舉文化,已經在這次選舉中徹底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是政黨政治的良性互動與發展。

  除了縣市長選舉之外,今年國內政壇另一項深受矚目的政治變革,是五月憲改,國大從修改中央政府體制、到經貿政策、社會福利和兩岸關係的規劃,都對國內政局產生重大及深遠的影響,其中一度引起極大紛爭的,「凍結省長選舉和精簡省府組織案」,被視為是落實台灣地方自治,和步入下一個世紀的重大改革工程。

  五月修憲,除了為國家建構更具競爭力的有利環境之外,整個修憲過程也極具政治意義,朝野各政黨從國發會確立共同修憲,到五月正式展開修憲,期間雖然曾經多次引發各種歧見和紛爭,協商幾度瀕臨破裂,不過最後朝野各政黨都能在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摒除歧見,共同完成修憲工程,樹立了國內政黨間理性協商和合作的新典範。

  不論是縣市長選舉,以和平確立政黨政治的發展,還是朝野共同修憲,以理性建立良性的政治互動,今年,台灣在政治民主化上的進程,再一次讓先進民主國家刮目相看,同時,也更加確認了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接納。

  繼經濟奇蹟之後,政治民主化又再一次讓台灣驕傲的站在國際舞台,台灣民主化的經驗不僅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典範,更成為中共政權的致命挑戰,這一點對這十年來親身推動台灣政治民主化的李總統來說,感觸最深。

  展望未來,國內又將面臨一連串的選舉和政治改革的工程,政黨勢必又將面臨一番新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在走過威權、悲情和激情的政治大環境之後,國人是否對民主政治和選舉文化的真實精神,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呢?專家和學者提供了我們未來思考和實踐的方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