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信用系統」 日常行為被評分!

中國「社會信用系統」 日常行為被評分! | 華視新聞

張原紘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國在2014年開始建設「社會信用系統」,只要中國人民評鑑分數沒達標,生活、工作都會受到限制,官方號稱目的是「褒揚誠信,懲戒失信」,但外界批評其目的是監控公民,會淪為政治工具。

中國「社會信用系統」監控14億人 日常行為被評分

根據中國政府的官方文件,2014年首次公開的「社會信用系統」,這套系統將於2020年全面強制執行,目前已有數百萬人試用。中國政府可以透過這套系統記錄人民的犯罪紀錄、金融資訊、網路言論,並給予評分,藉此強化監控力度。

中國的這套「社會信用系統」,信用分數類似一般國人熟知的申請金融業務時,金融機構參考的聯徵分數,不同的是,在中國一個人的社會信用分數的增減,是依據個人社會行為評斷,民眾日常行為都有機會成為系統的評分項目。確切的評分方式雖然是機密,但現在已知包含不良駕駛、在非吸菸區吸菸、購買太多電玩遊戲,或是在網路發布不利政府的言論、或是假消息,都會影響分數。

如果個人信用等級過低,可能被禁止購買大眾運輸工具票券、限制出境等,另外就連上網速度可能被限制;想購買保險、房產或投資其他金融商品,可能也會受限制。

根據中國當局日前發布《2018年中國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年度報告》資料顯示,2018年總計有1746萬人被禁止購買機票、547萬人被禁止購買高鐵票、128人因欠交稅款而被限制出境。其中的原因包含在火車上佔用別人的座位、在醫院造成麻煩等日常行為,都成為民眾生活權益受到限制的因素。

百姓毫無隱私 社會信用系統恐箝制言論

時常評論公共政策的律師寇德曼在嗚人堂專欄中指出,中國現行社會信用體系或黑名單制度,因為資料蒐集和連結過於全面,對於人民隱私權的侵害難以計算,但在海外最常被指責之處,更是因為其信用分數的評定,因政治因素,有些異議團體或個人就被列入黑名單,使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常被海外人士批評是在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統治工具。若有人時常在網路上發表異議言論,反對政府官員,亦有可能遭該單位列入黑名單,而限制其出入境和搭乘一些交通工具的基本權利。

外媒也普遍批評中國的這一套社會信用系統非常不透明,而大量私人數據搜集有機會侵害隱私權,可能成為國家全面監控、侵犯公民權利的工具。許多律師對此感到憂心,據《上報》報導,一名中國律師表示,許多人因為處於赤貧狀態而無法還債,就會被當局以社會信用體系監視和羞辱,「這樣做侵犯了人類的權利」。

"治安變好了" 中國人民接受度高

不過,在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並非一個敏感話題。英國《BBC》去年報導指出,中國當局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大力宣傳,甚至在中國當地接受度極高。報導指出,2018年德國的一項學術研究發現,80%的中國網民對政府和民間的信用體系都持積極態度。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孟維瞻認為,「現在受到政府的控制程度,和十年前、十五年前相比,不覺得有什麼變化,反而是治安變好了。」也有網友認為,「在中國,消費者要時刻提防有毒奶粉或毒草莓,還要提防各種騷擾短信和電信詐騙,社會信用體系至少可以讓生活更加可靠」。

台.港.澳列社會信用評分 台灣民眾關注

中國當局擬在3年內,於廣東、澳門以及香港建構「社會信用評分」制度與體系。目前,在中國政府官方網站「信用中國」中的「地方信用網站」一欄上,已可以看到香港和澳門,台灣也名列其中,儘管網站無法點擊,但此消息仍高度吸引台灣民眾關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